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薩迪奧·馬內,現年27歲的利物浦前鋒,在很多球迷的眼中,他都可以說是最成功的的平民英雄典范。曾幾何時,這個曾于法國梅斯俱樂部學球的塞內加爾人,在中國記者的鏡頭前還顯得十分的靦腆和沒見過世面,但在過去的2019年,他卻已經被認為是“最被低估的金球獎候選人”。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即便已經站在世界足壇的頂端,馬內卻依然曾被人發現他使用屏幕貼膜已經破損不堪的手機。這究竟是何等的“不忘本”,才讓這位周薪十余萬英鎊的英超射手王如此節儉?
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可以聽聽馬內自己的講述。就在本周三,一部關于這位利物浦前鋒的新紀錄片已經在英國上線免費播放,名為《塞內加爾制造》。片中馬內和他的親朋好友、同事上司悉數亮相,向大眾講述了不少此前鮮為人知的故事,包括克洛普曾經在執教多特蒙德時拒絕買進馬內,就因為后者穿著過于隨意。另外當然還有很多馬內小時候的故事,讓人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這個從小村莊里走出來的塞內加爾明星。
曾為足球離家出走
過去,人們或許大都知道馬內出身貧寒,是15歲時才開始到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接受系統的足球訓練,但更多的細節,利物浦前鋒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向公眾袒露心聲。和很多來自非洲窮苦地區的球員一樣,馬內有一個沒有足球但又極度熱愛足球的童年:他和小伙伴們都買不起皮球,所以只能用葡萄柚來替代。對于這一點,馬內至今都還保留著苦澀但又甜蜜的回憶:“因為西柚比橙子大,當它還是青色沒有成熟的時候,踢起來不容易裂開。真的讓我們玩得很愉快。”
然而馬內并不僅僅是一個因為踢柚子就走上了職業足球道路的球員,他的成長之路還比一般人更多了幾分曲折和磨難。這是因為他的愛好最初遭到了家庭的極力反對。馬內一家都是虔誠的穆斯林,而他的家人曾經非常反感家里的小孩踢球,認為馬內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別的事情上,比如接受教育。這曾經讓馬內非常難過,因為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支持他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小小年紀的他卻也并未氣餒。“我從來不放棄夢想。”帶著這樣的覺悟,15歲的馬內在小伙伴的幫助下一度離家出走,跳上大巴踏上了去首都尋找足球學校的道路。
足足花了兩個星期,馬內的家人才找到了出走的馬內。在一番爭執和商量之后,雙方終于達成了妥協。家人愿意送馬內去學球,但后者也要安心在學校里再待一年。正是從那時開始,馬內終于說服了家人,正式開始著手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對我來說,足球是唯一的職業選擇。我可不想向他們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名老師。”
不忘為家鄉帶去希望
頗為有趣的是,當年不想念書的馬內,成名之后卻給家鄉捐獻新建了一所學校。另外一所嶄新的,由馬內單獨資助的醫院也已經基本完工,預計會在今年之內正式投入使用。而這些捐贈并非只是做做樣子,統統都和塞內加爾人的童年經歷有關。早在馬內7歲之時,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當時由于村莊里沒有醫院,他父親最初只能簡單的吃些草藥,等到情況惡化,家里人想把病人送去鄰村的醫院已經來不及了。
“我還記得我妹妹也是在家里出生的,因為村里沒有醫院。這就是悲慘的現實,所以我想修一座(醫院)為人們帶來希望。”在歐洲功成名就之后,馬內并沒有忘記窮苦的鄉親們,他也深知這個名叫Bambali的村莊需要改變。在一次回歸故里的歡迎儀式上,利物浦前鋒認出了一位自己熟悉的老人并問到:“想我的時候怎么沒給我打電話?我給過你號碼。”對方卻回答:“我們沒有電話。”讓馬內內心再次感到了刺痛。
回憶起童年,馬內仍忘不了家里的窮困,大部分時候他都沒有鞋穿,除非是要走路去學校。而學校的條件也很差,就此馬內表示:“如果小時候這里有更好一點的學校,或許我還能多學點東西……”這一點大概就是利物浦前鋒要首先為家鄉建學校的原因。當然由于村子里已經出了一名世界級的明星,現在Bambali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踢球,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像馬內一樣。就此利物浦前鋒則一直勸說他們:“確保自己去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然后也可以踢球。如果你能兩者都做到會更有助你獲得成功。”在成為英超最知名的球星之一后,馬內顯然也明白怎樣做會對年輕人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