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明君
國際舉重聯合會主席塔馬斯主動辭職,結束在舉聯組織44年的統治歷史。塔馬斯當了24年秘書長,2000年坐上主席寶座,但這位實權派人物最終未能“善終”,鑒于他本人被指控財務舞弊以及反興奮劑違規,以及他領導的舉重組織一直是興奮劑重災區,塔馬斯選擇自己走人是既無可奈何又迫不得已的抉擇。
其實塔馬斯早就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他領導的舉聯甚至被奧委會主席巴赫點過名。為了打擊興奮劑作弊,國際奧委會將北京和倫敦奧運樣本保存,而2017年復檢時有多達48名舉重選手的結果為陽性,占所有體育項目興奮劑違規總數的一半以上,大為惱火的巴赫要求舉重項目必須解決興奮劑問題,否則將被驅逐出奧運會。
如今復查后陽性運動員數字上升到61人,一些獲得獎牌甚至金牌的選手被取消成績。進入到東京奧運周期,與舉重有關的興奮劑丑聞也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出現一起又一起窩案。首先得劃重點的是泰國舉重隊,這支隊伍在2018年世錦賽9名選手藥檢為陽性,泰國舉重隊隨后表態自動退出2020年國際賽事,而今年4月泰國舉重隊被官方宣布禁止出戰東奧。
與泰國一同被踢出局的還有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舉重隊被重罰的原因是3位選手在一年內服用禁藥。組團服藥的不只有泰國和馬來西亞,埃及、羅馬尼亞和哥倫比亞都有多位選手藥檢陽性,其中出戰倫敦奧運的四位羅馬尼亞選手藥檢陽性,包括兩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按照規定,出現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興奮劑違規行為將失去奧運資格,這幾個國家也很可能被擋在東奧大門外。
四年前里約奧運俄羅斯舉重全員遭禁賽,外媒網站還披露由于俄羅斯出現多次興奮劑違規,只能派兩位選手出戰東奧。今年初德國電視臺播出的一部紀錄片也揭露出舉重組織的興奮劑和腐敗問題,除了指控81歲的舉聯主席塔馬斯涉嫌在反興奮劑工作中腐敗,還披露泰國舉重選手在青少年時期就服用禁藥,一些女選手甚至長了胡子。
麥克拉倫領導的獨立小組展開調查,81歲的主席塔馬斯從此被邊緣化,而舉聯執委會大多數成員也決定將塔馬斯驅逐出組織,在這種情況下主動離開是唯一出路。盡管掌管舉聯44年之久,但塔馬斯的離開對舉重項目影響其實非常有限,正如塔馬斯自己所言,他的辭職有助于國際舉聯選舉新領導人,保證舉重項目迎接更美好未來。
實際上自德國電視臺曝光國際舉聯存在的經濟和興奮劑檢測問題,塔馬斯就失去手中權力,帕潘德雷亞擔任執行主席,而執委會又將帕潘德雷亞職務權限延長到6月中旬。換言之,國際舉聯已經逐漸完成權力交接,都說新人新氣象,這個身陷丑聞的組織能否就此迎來嶄新時代,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