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21:30 德甲第26輪
多特蒙德vs沙爾克04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邢飛宇
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魯爾區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山頭”,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就有“二虎相殺”。“皇家藍”沙爾克04與“大黃蜂”多特蒙德,既是兩家代表不同人文的俱樂部,也是兩只顏色不同、脾氣火爆的“老虎”。它們之間百年來的恩怨情仇留下了不少故事,也成就了如今火爆全歐的“魯爾區德比”。
藍領階層vs白領階層
俱樂部斗爭的背后是人的斗爭,人的斗爭歸根到底是文化認同、階級觀念的對立。沙爾克俱樂部成立于1904年,僅僅5年過后,距離它們不到40公里的地方,又誕生了一支球隊——以所處城市命名的“多特蒙德俱樂部”。兩支球隊同處德國自然資源豐富的魯爾區,但沙爾克所在的城市蓋爾森基興素以礦業聞名,而作為貿易文化中心的多特蒙德則是以啤酒釀造、鋼材加工著稱。因此兩家俱樂部從誕生之初所代表的階層與信仰就不同,沙爾克代表的是工人為基礎的藍領階層,而多特蒙德更多代表社會中上層的白領階層。
蓋爾森基興老一輩傳統的礦區工人身上,早已打下了煤炭的烙印。樸實勤懇的他們痛恨多特蒙德那些靠商業貿易快速致富、輕浮不實的資本家,他們是吸血蟲,“不但榨干了每一塊硬煤上的價值,還要剝掉我們一層皮”。反過來,多特蒙德享受著經濟貿易和工業文化快速發展,后來居上的榮光,自然也瞧不上守舊又一根筋的沙礦工人。這種思想文化與階級觀念的對立,從根源上奠定了兩家俱樂部水火不容的基礎。
與此同時,過分“親近”的地緣相接更加劇了兩家俱樂部背后不同屬性人群的矛盾。32公里的距離不過半小時的車程,走街串巷,“藍帽子”與“黃圍巾”低頭不見抬頭見,嗜酒的德國人借著酒勁斗起牛來,不足為奇。歷史淵源、階級文化、價值觀念,多方面因素促成了兩家俱樂部對足球的不同理解與深刻對立。足球,就是和平年代的階級斗爭。
從10比0到10戰8負
在魯爾區德比早期,作為當時德國足球扛把子的“老大哥”沙爾克并沒有把身旁的“小老弟”多特蒙德放在眼里。1925年歷史上第一次魯爾區德比,沙爾克4比2取勝。作為上世紀30年代德國最成功的球隊,他們在1933到1945年間囊獲六座聯賽冠軍,其間16次魯爾德比,沙爾克取得了14勝1平1負的壓倒性戰績,甚至出現過7比0、9比0、10比0這樣的大勝。
然而天道好輪回,風水輪流轉,1963年德甲聯賽正式成立,羽翼漸豐的多特蒙德覺得是時候向冤家死敵展示真正的實力了。他們在德甲前10場與沙爾克的較量中取得了8次勝利,占據絕對上風。冤冤相報何時了,兩家的恩怨情仇跨越世紀,持續百年,成就了今天舉世聞名的魯爾區德比。
雪恥不成添新恨
場上兩支球隊火藥味濃厚,場下兩隊球迷制造的硝煙不減。魯爾區德比的看點從不僅限于綠茵場上90分鐘的對壘,場下藍黃兩隊球迷的交鋒有時甚至更有看點。沙爾克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對德甲聯賽冠軍沙拉盤展開不懈追逐,然而至今未能染指,這自然成了多特蒙德球迷調侃的笑料。多特球迷有一句嘲諷沙爾克的著名標語:“Nur gucken, nicht anfassen”, 意思是“沙拉盤,你們只許看,不許摸”(下圖)。沙爾克球迷對此又氣又惱,他們做夢都想拿一次德甲冠軍,滅一滅隔壁的囂張氣焰。
機會終于來了,2006-07賽季,沙爾克在聯賽僅剩2輪的情況下仍占據榜首,只要在接下來打贏魯爾德比,他們就可以踩著死敵的頭,提前鎖定聯賽冠軍,這必將是最狠最絕的報復死敵的方式。事與愿違,那場比賽他們被黃黑軍團2比0擊敗,也最終與聯賽冠軍失之交臂。千載難逢的一雪前恥的機會,轉眼又成了對方調侃自己的笑柄。
多特球迷怎能放過這樣羞辱死敵的良機,他們特意租用了一架小型飛機,在蓋爾森基興的上空打出了超大橫幅:“你們這輩子都得不到德甲冠軍”(下圖)。如此冤家,如何了結?
“皇家藍”與“大黃蜂”的恩怨情仇,他們不能解,也不愿解。他們一如既往相斗相殺,卻又自始至終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