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楊健
歷經61天苦盼,重燃戰火的德甲第26輪,固然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下,但比賽精彩程度,并未因諸多限制措施而有所下降。雖然“保持1.5米安全距離”“每場比賽可換5人”,引發了球迷關于比賽對抗下降、不時中斷的擔憂,但事實上,本輪德甲凈比賽時長,甚至超越了本賽季平均水平,更多的犯規,與基本與此前持平的鏟球和沖刺次數,同樣“很德甲”。當然,本輪最受傷的是主隊:除去多特蒙德高奏凱歌,8支主場作戰的球隊,無一勝績。
比賽時長多,效率卻高了
本輪18隊中,11隊的凈比賽時長,超過了此前25輪的平均值,其中上升幅度最高的是不來梅,本輪與勒沃庫森之戰,鸚鵡軍團凈比賽時長高達63分零13秒,比本賽季55分零53秒的平均值高出了13.1%,亦是本賽季德甲至今的單場最高值;而緊隨其后的是杜塞爾多夫和柏林聯盟,兩隊凈比賽時長均突破1小時大關,分別上升12.5%和11.3%,而三隊的對手勒沃庫森、帕德博恩和拜仁慕尼黑也得到成全,凈比賽時長均高于賽季平均水平。
然而,凈比賽時長的另一面,則是比賽節奏相對偏慢,球員更愿意通過倒腳控制住皮球,而不急于冒險發動進攻。典型戰例便是柏聯與拜仁之戰,實力明顯勝出主隊的衛冕冠軍,不但更強調控球,也在丟球后迅速組織就地反搶,力求比賽掌握在自己節奏之下,這也使得本場成為本輪德甲公認的節奏拖沓、昏昏欲睡的比賽。而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科隆與美因茨之戰,凈時長僅有51分零13秒,兩隊都試圖以更快的節奏、更多的直長傳尋找防線身后,2比2的比分即是佐證。
而導致比賽凈時長增加的另一原因,或許是沒有了球童。由于場邊等距離并排了一排足球,球出界后,球員必須迅速撿起皮球重新開始比賽,這也降低了此前利用死球拖延時間的可能性。典型的場景發生在柏聯與拜仁之戰的第44分鐘,主隊將皮球解圍后,尼亞布里與阿方索·戴維斯同時沖向場邊,結果速度更快的前者搶先拿到皮球,投入比賽;而在往常,這一工作由球童完成,再回到球員手上,一來一去,幾秒鐘就這樣被浪費了。
此外,犯規和越位發生時,球員和裁判爭執所浪費的時間,也明顯比此前更少,這一點得到了門興媒體總監馬庫斯·阿雷茨的認同:“有球員對我說,比賽不再像往常那樣忙碌,也變得更加公平,球員比平常更痛快地接受了裁判的決定。”本輪德甲黃牌數比上輪少了2張,沒有出現紅牌。一言以蔽之,僅以本輪為統計樣本,空場作賽的情況下,形成死球的情形,比觀眾爆棚時似乎更少。
對抗少了,節奏更流暢
本輪德甲聯賽共出現了227次犯規,這個數據比3月17日的第25輪,還多了25次,成功的鏟球次數則基本相同,本輪為207.3次,上輪為207.9次。同時,本輪球員們共完成了3971次沖刺,僅比上一輪少了37次。本輪的進球、傳球、角球、跑動距離等數據,也和之前基本相同,變化不大。
但對于此前通過跑步機和壺鈴保持體能的球員而言,正式比賽的強度,仍一時難于適應。萊比錫RB體育總監馬庫斯·克羅舍在球隊被弗賴堡逼平后抱怨:“比賽似乎比平時流暢了一點點,但球員們普遍感到疲憊。”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本輪德甲共發生了8次肌肉拉傷,比此前明顯增多,球員仍略顯“久疏戰陣”。
當然,萊比錫表現差強人意,除去球員狀態并未恢復,比賽中相對較低的壓迫強度也是誘因:本場半程冠軍壓迫強度僅有11.7,在18隊中名列倒數第7。
事實上,本輪德甲18隊中,13支球隊本輪完成的對抗次數低于平均值,這也說明復工后的德甲,實則是在更低的對抗強度下,保持了相對流暢的節奏。但這也意味著,球隊的主場優勢將進一步削弱,采取高位圍搶、維持對抗強度的球隊,更有可能取得比賽勝利。這一輪中,除了多特蒙德,剩余8支主隊,合計只拿到3平5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