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楊健
6月17日,時隔3個月后再度歸來的英超,卻令球迷略感陌生:除去空場至賽季結束之外,重啟后前12場比賽,球員將身著特殊球衣出戰,除去背后的球員名字統一替代為“Black Lives Matter”(意為“黑人的命同等重要”,常譯作“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反歧視口號,感謝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在新冠疫情期間所做貢獻的徽章,比賽前或比賽期間單膝跪地等反歧視行為,也將得到官方許可。
當然,英超復賽前,秉持政治正確、“君子協定”的20隊,也沒忘各自打起小算盤:據稱,多支英超球隊都派出了探子,專門觀察其他球隊是否有違反防疫規定的行為,甚至有專員24小時監控其他球隊、球員的社交媒體動態,隨時“截屏留證”。英超官方已接到多通電話,內容不外乎行為是否違規,是否需要罰分懲戒。
忙前忙后,英超終究是要回來了。但在依然沒有完全消停的質疑聲中,有一個問題卻令人困惑:在疫情之中堅強重啟的足球,究竟是在為誰而踢?
球迷和球員熱盼復賽嗎?
球迷對足球情深依舊嗎?“輿觀”民調顯示,48%受訪者認為英超重啟操之過急,認為時機正確的僅占26%,而認為復工節奏拖沓、姍姍來遲的,僅有2%。作為英超球迷最核心的消費者和中堅層,39%的成年英超球迷,認為英超復工仍是倉促上馬。一言以蔽之,經歷嚴峻的疫情洗禮,足球與生活和生命之間,球迷似乎有了更加現實的選擇。
而早前引起球員巨大分歧、紛紛“站隊”的“提振士氣說”,更像是政府和聯盟一廂情愿的打雞血。上月“輿觀”民意測驗顯示,73%的受訪者認為英超及其他三大聯賽重啟,與“士氣”無關,僅有19%的人因足球歸來而鼓舞雀躍。
實際上,率先復賽的德甲已經證明,在疫情之中,當地球迷對足球的熱情打折不少。空場比賽,球迷們看球只能通過電視,加之人們呆在家里的時間變得更多,收視率理應有所提高?事實剛好相反。德國電視一臺周六晚黃金時段播放德甲/德乙集錦的《運動秀》節目,在停擺前每期觀眾約481萬人,但復工后首輪僅有411萬,下跌超過15%,此后兩輪的收視進一步下探為377和330萬。
歐洲人自己對本國聯賽關注度下降,中國球迷的情形也與之類似。
德甲的比賽時間安排與停擺前相仿,很多場次的開球時間對亞洲球迷還算友好,但觀察國內一些足球網絡媒體不難發現,德甲復賽后,相關熱度數據與一些人想象中“其他聯賽沒的看,大家都會來看德甲”幾乎背道而馳。那么英西意三大聯賽會怎樣?它們的比賽時間首先就是對中國球迷的嚴峻考驗。以英超為例,它的賽程變得密集了很多,比賽分布又松散了很多,絕大部分比賽在北京時間凌晨進行,很多比賽甚至在周中凌晨進行。天天有球看,是福利,也是疲勞。失去了周末節日般的比賽和觀賽氛圍,又少了歐冠這個最強爆點,球迷對聯賽比賽的熱情會怎樣?
看上去,球迷群體總體上對復賽的熱情不是想象中那么高。那么球員呢?在英國,利物浦后衛羅伯遜這樣“英超正在為聯賽重啟盡善盡美”的吹鼓手是少數派,熱刺租借在紐卡斯爾聯的后衛羅斯狂噴“士氣論”:“我毫不在乎什么國家士氣!兄弟,我們是在拿人民的生命在冒險。”曼城邊鋒斯特林也持相似觀點:“我有親人因新冠肺炎去世,你得聰明點,在疫情還在的時候好好保護自己。”參加過2002世界杯的英格蘭前國腳米爾斯態度更加耿直,“復賽其實就是為了錢。”
如果足球產業垮了…
“都是為了錢”,這樣的論調直白而真實。不復賽,會有很多中小俱樂部面臨財政危機乃至破產,這是各國聯賽共通的問題,而體育媒體、轉播商乃至博彩業等足球產業的參與者,同樣面臨嚴峻挑戰。它們,或許是最熱盼復賽的群體。
那么,“都是為了錢”是不是一種罪過?長遠看,球員和球迷這兩個對足球來說最重要的群體,即便現在對復賽的熱情一般,但把整個足球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維系住,依然完全符合他們的利益。反過來說,如果足球產業崩了,最終的受害者仍是球員和球迷。
維持俱樂部生存的重要性,應該很好理解。上季英超20隊總營收歷史性突破62億英鎊,納稅23億英鎊,“錢景”固然火熱,但轉會費和工資上漲幅度,早已領先俱樂部營收增長率,20隊稅前總虧損達到1.65億英鎊,同樣相當駭人。而在次級聯賽,超前建設更觸目驚心,上季英冠24隊球員薪資和俱樂部收入對比為107%,入不敷出的倒掛局面,是英格蘭高級別聯賽的普遍情況。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擊中的恰是各隊寅吃卯糧的軟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日前就賽季剩余92場比賽閉門作賽,進行了初步財務分析,20隊即便于7月完賽,整體損失也將突破5億英鎊,其中大頭來自于轉播費和比賽日收入。
球員們此前表達的畏戰情緒值得同情,但道理明擺著:如果俱樂部垮了,球員以后想踢球去哪踢?而如果轉播商和媒體垮了,球迷以后想看足球比賽和足球報道,去哪看?不復賽的代價,誰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