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山東知名評論員尹波述評
魯能與國安第一回合踢完后,我在打開電腦準備寫球評時,曾猶豫再三:是評述比賽,還是抨擊裁判?嚴格講,那是一場被裁判決定了兩支球隊命運的比賽。抨擊裁判,堪稱輿論主流。可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聯賽,前面的損失后面還有機會彌補,淘汰賽乃華山一條路,5天后便要進行第二回合的生死較量。黑哨能否得到懲罰,與魯能可否晉級半決賽相比,孰輕孰重?因此,我最終選擇了評述比賽。
然而,輿論選擇的是抨擊裁判。我的想法和顧忌,被淹沒在聲討裁判的汪洋大海里。裁判在足球場上的劣跡被扒出,在足球場外的丑行也無可遁形。論文造假的實錘,迫使那位主裁提前離開蘇州賽場返回供職單位去接受紀委的質詢,他失去的可能不僅是繼續執法的資格,還有給他發工資的高校某學院的領導職務甚至公職。這的確令人解氣,此人亦是罪有應得,但在“水太深”的中國足球圈,這個結果對魯能的晉級之路意味著什么?我心中沒有答案,只有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
當看到魯京第二回合之爭打響后,更快進入狀態的魯能打出了漂亮的開局,雪藏佩萊讓莫伊塞斯和格德斯充任鋒線奇兵立竿見影首開紀錄,我曾一度放下提到嗓子眼兒的那顆心,一陣欣慰涌上腦海:魯能眾將士真是好樣的,如此惡劣的裁判風波并未擾亂他們的心態,郝偉的變陣又收到奇效,看來這幾天輿論對裁判的炮轟確實有震懾作用,裁判換成了韓國的,久違了的運氣或許終于要眷顧一回魯能了。
可惜,我高興得太早了。4分鐘后國安扳平比分,魯能后防線的隱患在最不該爆發的時候爆發,巴坎布突破到禁區邊緣傳中,魯能兩名防守球員在他的傳球路線上,居然眼睜睜地看著皮球從眼前劃過,落到張玉寧腳下,而理應對位盯防張玉寧的卡達爾失位,張玉寧輕松攻破空門。這一丟球后,魯能防線馬上做出調整,鄭錚去了中路,卡達爾改踢左后衛——顯然,在郝偉眼里,卡達爾踢中衛是不稱職的。這一丟球既可說正常,又充滿詭異,叫人心神不定。好在,整個上半時唱主角的是球員,而不是裁判。
遺憾的是,該來的終究會來。又是下半時,又是兩個判罰爭議。第69分鐘之后緊挨著的兩次攻守轉換,徹底顛覆了上半時的主題和秩序,裁判再度從球員腳下接管比賽,只是變成了另一種版本。比之第一回合的兩個錯判,第二回合的兩次爭議判罰外在形式不同,實質則完全一樣:魯能嚴重受損,國安接連受益。格德斯那個過人動作達到了犯規的程度嗎?或許達到了,或許沒達到,全看裁判的執法尺度。裁判再次選擇了站在魯能對面。
沒錯,這是個韓國主裁,沒有證據表明他針對魯能,賽后想去扒他的論文可能也很難扒到,但幕后的視頻助理裁判呢?球迷只能用扒論文去對付裁判,裁判卻可以用直接扼殺進球的方式回應!同樣,國安緊接著完成的進球,張弛踢出的解圍球打中奧古斯托的肩膀而非手臂,視頻助理裁判介入后主裁認定進球有效,魯能球迷無話可說。只是,假如之前魯能的那個進球不被吹掉,會有之后國安這個進球嗎?
一來一往之間的天堂地獄反轉,對魯能球員的心理構成巨大的考驗。此刻,兩隊第一回合踢完后裁判風波的延伸效應,才突然暴露出來:正是上一場比賽被裁判“黑”到要害,這一場比賽又出現關乎生死的裁判爭議,雙重厄運疊加,成為魯能球員心中無法承受之重。若只是一場比賽被“黑”,僅落后一球,還有20分鐘,為什么不能努力打回來呢?連續兩場比賽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隊員們心態嚴重失衡、扭曲,換成任何球隊,恐怕也做不到丟球后迅速平復心情,組織反擊。他們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命,除了認命,還能怎樣!
這就是中國足球。很“足球”,更“中國”。面對一池渾水,太多的人發誓清污,可最終你會發現,水渾依舊,你自己反倒滿身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