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今天(25日)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聯賽工作會議,各俱樂部派出主要負責人到會。會議期間除了降薪、減薪等核心內容之外,另一個最主要的主題就是“俱樂部中性名稱”問題。據悉,從明年的聯賽開始,包括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聯賽,全部都將使用中性名稱。
據悉,在今天的會議上,中國足協已經發出了統一要求,要求在明年賽季之初,各家俱樂部就全部完成名稱更改,實施“非企業化”,而且,在前往中國足協注冊時,就必須是以中性化的俱樂部全稱進行注冊,否則,中國足協有權拒絕注冊,并將直接取消聯賽參賽資格。
中國足協曾在2018年11月20日通過相關媒體機構曾下發過一個消息,稱如果俱樂部名稱中含有企業名稱、但如果是從職業聯賽開始之后就一直使用過的,這個名稱可以繼續保留。但是,中國足協在這次會議期間明確:當時下發的消息僅僅只是一個“意見稿”,中國足協在這之后并未下發正式的文件。因而,兩年前的那個新聞稿中所提及的內容并不適合這次“非企業化”名稱的事實。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足協相關人士對“中性名稱”的問題予以了詳細的說明與解釋,具體來說,就是俱樂部名稱中不得有股東公司、或者關聯單位的名稱出現在俱樂部的名稱中。假設俱樂部的股東或者是控股公司下屬企業或公司中,有相關子公司或子企業使用過的公司名稱,則這個名稱就不得使用。各家俱樂部在申報足協時,需要提供各種詳細的材料予以證明。而由于現代技術也相對較為發達,網絡隨時可以查各種公司或企業的關聯關系或名稱,因而,各家俱樂部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實際上,最近兩年來,不少俱樂部在注冊時已經開始使用中性名稱,像“大連人”、“新疆天山雪豹”等名稱,或者是直接以城市的名稱注冊的“XX FC”等,都屬于中性名稱。中國足協從明年開始統一實施全中性名稱,這也算是職業聯賽實施改革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