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同事梁熙明關于蘇寧出售國際米蘭的3篇評論剛出,國際米蘭CEO馬羅塔立即在周三的意大利杯比賽前坦承“蘇寧正在評估各種機會”。
至此,年初“國際米蘭不會出售”的辟謠已經作廢,意大利多家媒體在2021年新年后報道的蘇寧正在和BC Partners私募基金進行談判的消息得到了局部證實。
現在意大利媒體有了進一步報道,BC Partners委托專業機構對國際米蘭進行的盡職調查已經開始。
這可能是對于蘇寧來說比較難受的一段時間,因為抄底高手BC Partners正是嗅到了獵物的氣息才出現的,盡職調查的結果只會給BC Partners在談判中掌握更強大的說辭。
意大利球員工會主席卡爾卡尼奧不久前對媒體披露,意甲球隊欠薪現象不是外界猜想的那么嚴重,目前他所知有至少10支球隊是按時發放了薪水。這樣其實就更突出了國際米蘭的困境,球隊2020年下半年6個月的薪水僅僅發放了2個月。
欠薪逾期不發是要被意甲聯盟扣分的,對于欠薪的4個月,國際米蘭目前的做法是和球隊達成協議,7、8月份的薪水今年2月支付,而11月和12月的薪水支付期限也在2月,這2個月的錢,國際米蘭在聯合其他欠薪俱樂部一起向職業聯盟施壓,希望能夠讓支付期限延后。
意大利媒體擔心的是,欠薪造成的后果以及解決前景無法估算:如果蘇寧期待的是在2月份得到聯盟發放的新一期電視轉播分成再發薪,這筆錢可能不足以支付4個月的薪水和其他一些欠款;如果2月份支付出現困難,后果就更難預料,例如球隊的軍心是否有保證,下賽季歐冠席位(以及歐冠意味著的那筆大錢)是否有保證?
在上賽季,國際米蘭的赤字就已經達到1億,如果本賽季繼續這樣的情況,BC Partners將更有殺價的把握,因為目前經營趨勢對于任何投資者來說都是難以長期承受的。
2022年到期的3.75億歐元債券,是懸在國際米蘭頭上的另一把劍。這筆錢原本發行的時候有2個目的,一是接過托希爾留下的2億多歐元債務,二是應對資金無法出國造成的俱樂部現金流問題。
債券發行的一個條款是,如果國際米蘭無法按期支付本息,債主們可以要求出售俱樂部抵債。
所以,對于BC Partners來說,接盤國際米蘭,“購買”的含義其實不是那么強大,更多是去接下巨大的債務和經營困局。盡職調查可能讓他們能在之前本就有一定把握的殺價路線上找到充足的說辭,在談判中置身于更有利的位置。
以BC Partners這種私募資金的做事習慣,他們瞄準一個獵物,不會喜歡曠日持久經年累月的談判,但就算蘇寧也去意已決,要實現談判速戰速決,難度也是極大的。關口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國際米蘭的中國贊助商問題。
這中間有很多細節未來還可以挖掘,這里我們且一筆帶過,說得很簡單就是——國際米蘭賬面上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蘇寧自身以及蘇寧通過自己關系帶來的中國贊助商。如果蘇寧因為經營壓力出售控股,并不能確定中國贊助商團隊未來還可以繼續履行合同,更不能確定他們在合同期限結束以后會續約。如果未來的經營者因此感到壓力和難度,也可能借此殺價。
那么,一個引發關心的問題是,如果蘇寧不盡快出售國際米蘭股權,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這當然取決于蘇寧能否掏錢填平國際米蘭的赤字,以及能否在2022年償還債務本息。舉新債還舊債的操作空間存在,但已經越來越小,因為一個俱樂部的價值無論如何高估,極限也就在那里,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將難以得到市場支持。
而如果不能及時填平赤字、給俱樂部輸血,2020年下半年6個月發2個月工資的情況可能愈演愈烈。屆時引發的各種后果就難以預料了,例如俱樂部的聯賽注冊資格、球員的歸屬。
球隊大減薪、在冬窗立即出售個把球員或許是必要的財務改善手段,但國際米蘭管理層似乎更寄希望于職業聯盟的集體舉措。當然,如果股權轉讓談判沒有及時取得成果,可能這也是接下來必須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