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棒!少年》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征戰的真實故事。該片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入選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單元并獲得本屆最佳紀錄片獎。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請到了《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與大家分享紀錄片背后的故事。
管維佳:歡迎大家收聽今天的《體壇“棒球秀”》!是不是很別致?特別地別致~我們今天請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位特別的嘉賓就是許慧晶導演!關于許導的一部電影,我和殳海都有好多話想說,我們先讓殳海說一說這是部什么樣的電影,以及帶給他的最大觸動又是什么?
殳海:許導的這部作品叫做《棒!少年》,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了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體育紀錄片,講述的是一群家庭條件并不優越的孩子,他們受到了孫嶺峰教練“強棒”計劃的邀請,這是一個長期的棒球計劃——把這些孩子們邀請到一支棒球隊進行訓練,并希望把他們培養成運動員,如果他們沒有成為特別頂尖的運動員,也會讓他們后續再成為棒球教練,以期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他們從小不那么順利的人生。一個體育改變人生的故事,許導花了非常漫長的時間去記錄整個計劃,累積了好多好多的素材,最終從中剪出了那么一小部分,呈現出了《棒!少年》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是如何被這支棒球隊所改變的,也用如此真實的力量感染了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人,我和管老師都在看完影片之后有過很多的感慨。
管維佳:一會兒你再說,我先說說我的感觸,我的感觸就是一個“窮”字。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電影里所謂的“棒少年”都是來自于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的那種貧困可不是我們城市家庭孩子們可以想象的。此外,他們的棒球基地其實也還是挺困難的,他們實際上是需要很多社會力量的幫助。
許慧晶:影片里的小朋友面臨著很多這樣的問題,我將此理解為一種困境的概念,因為他們不只是“窮”,更多地還是精神層面或者其他層面的問題,比如說親情缺失的問題,這可能是更為致命的。
殳海:許導,當初這些孩子按您的了解,“強棒”計劃是如何找到這些孩子的?或者說如何篩選這些孩子的呢?
許慧晶:實際上是很簡單的,首先,是不是貧困,這是一個物質基礎;其次,是不是需要一定的外界協助,有些是孤兒,有些是單親,還有好多是留守;最后,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說他們的家庭是不是愿意,是不是希望小朋友走出去掌握一個一技之長,從而改變命運。
殳海:請問您拍這部片子的緣分來源于何處?是怎么就有這么一個計劃去拍攝,并能夠把這個故事呈現給我們?
許慧晶:這跟我們的創作是有關系的,因為我們是從2005年開始做紀錄片,一直是在關注鄉村相關的議題,因為我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這是我們的一個根基,或者說我們是這個群體的一部分。早期我們可能更多解決的是自身問題,我們要搞清楚自己從哪來的,換言之就是什么樣的人或者什么樣的文化影響了我們?之后就要面向他處,我們開始關注到同齡人以及下一代,也在思考有沒有這些可能性——紀錄片能跟更多的觀眾產生一種鏈接、紀錄片能變得不那么小眾。什么樣的題材方向可以滿足如此需求?體育可能就是一個方向。
殳海:這就是機緣巧合,另外我還有一個好奇,您在此之前是對體育這件事情本身有很大的熱情嗎?
許慧晶:在拍攝的時候,其實我們使用的方式還是獨立紀錄片的創作方法,我們關注的還是人,并不是體育。棒球也好,或者籃球也好,足球也好,對我們來說實際上關系都不大。
管維佳:假如我是一個大老板,找許導拍一部關于中國體育領域中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支隊的紀錄片,您會著眼于哪兒?
許慧晶:無論怎么說,我覺得我們還是會從人物層面來走,就是說人物本身是不是足夠吸引,人物背后是否能延伸出社會議題,因為對紀錄片來說,要有一個深挖的過程,另外就是人物的配合度,是不是完全開放,如果說生活度不夠的話,我們也不會考慮。
管維佳:節目最后,我和殳海希望大家到愛奇藝看《棒!少年》,這部紀錄片確實非常好!由于院線排片非常有限,看的人還不多,但是所有看了的人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同時我們也希望,如果你有余力的話,可以到片子中的棒球基地,看一看這些打棒球的孩子,看看這些孩子目前的生活狀態,如果在看了電影之后,你有想去幫助他們,這本就是件特別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