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羅珂
杜蘭特+哈登+歐文+蘭德爾+小喬丹+格里芬+阿爾德里奇,勒布朗+戴維斯+萊昂納德+喬治+施羅德+朗多,還有可能加上莊神——紐約vs洛杉磯,這樣的對決,是不是很過癮?籃網VS湖人在目前總決賽對決賠率榜排名第一。籃網VS快艇也在賠率榜前五之列。本賽季的總冠軍很可能在這兩座城市的球隊當中產生。
誕生8位全明星,雙城旋風很猛烈
2021年NBA全明星,這兩座大都市的球員合計有8人入選,湖人、快艇、籃網、尼克斯,個個有份。如果暢想下幾個月后的總決賽,很可能會出現如下場景:兩個常規賽MVP得主哈登和杜蘭特打擋拆,弱側則埋伏著7次入選全明星的歐文;NBA歷史地位已穩居前三甚至坐二望一的勒布朗,4次入選賽季最佳陣容第一隊的“濃眉哥”,則在防守端嚴陣以待。當然,也可能是防守能力絲毫不遜色于詹眉組合的萊昂納德和喬治,作為西部代表出現在總決賽舞臺上……
自2012年至今,勒布朗、杜蘭特和萊昂納德三個人,分別贏得了4次、2次和2次總決賽MVP,又都先后為三支球隊效力。他們的母隊都是小球會,但如今都在紐約或洛杉磯打球,幫助大球會成為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這就是如今NBA的大趨勢:超級球星的流動性越來越強,從一而終已是看不得的老皇歷;而且這些“精英移民”并非隨便找個去處,最大最國際化的市場,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才能讓他們甘心留下。從好的一方面看,球星和大都市的強強聯合,讓他們可以做到最好,成為NBA的金字招牌;但強者愈強的現象,也讓大多數NBA球隊和總冠軍距離被拉得更遠。
在NBA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聯盟里最優秀的那撥球員,更換東家并不是太常見的事。據統計從1969年到2010年間,41座總決賽MVP獎杯的擁有者們,只有7人是在換了球隊之后取得的。但從勒布朗將天賦帶到南海岸,和好友韋德、波什組成三巨頭起,所有總決賽MVP里,只有2011年的諾維茨基和2014年的萊昂納德,是在更換球隊之前獲此殊榮。而且萊昂納德與馬刺最終也分了手,他在猛龍得到了第二座總決賽MVP獎杯,又在同年離開加拿大,加盟地處洛杉磯的快艇。
現役球員里,迄今共同有17名球員入選過賽季最佳陣容第一隊,如今有9名球員生活在紐約和洛杉磯:湖人的勒布朗、戴維斯和小加索爾,快艇的萊昂納德和喬治,籃網的杜蘭特、哈登和小喬丹,以及尼克斯的羅斯。如果再算上庫里的話——舊金山和洛杉磯相距不遠,也算是大城市——其他25支NBA球隊,加起來也只有7名一陣球員。而這7人中,奇才的韋斯特布魯克和太陽的保羅也不止一次更換球隊,僅有開拓者的利拉德、雄鹿的字母哥、掘金的約基奇、76人的恩比德和獨行俠的東契奇,進入NBA后只穿過一支球隊的球衣。
小市場球隊擔憂,更多球星或奔大都市
合則來不合則去,老一輩的球迷對此當然看不慣,他們會說,伯德、魔術師、喬丹、科比、鄧肯和諾維茨基這些超級球星,只有喬丹在第二次復出后更換了東家。而勒布朗、杜蘭特、萊昂納德、哈登、保羅、韋斯特布魯克,每個人都至少換了兩支球隊,而且不排除未來還會跳槽。他們擁有的不只是更換球隊的權利,而是更大的曝光率,更好的發展空間。
豪門球隊或者大城市球隊的超級球星,這類重磅簽約或交易,可以瞬間引爆社交媒體,讓球迷腎上腺素飆升,對職業體育當然是好事。大市場能幫助球員將個人利益提升到極致,對個人也是好事。但是,人才分配不平衡,會降低比賽的精彩程度,導致聯盟競爭性不足——人人都知道簽下舉行是最保險最快捷的重建方式,但有這種操作能力的球隊實在不多。
“貧富差距過大”,進入21世紀,許多人談到NBA都會說出這句評語。但當紐約和洛杉磯組建出了三支有實力奪冠的強隊,貧富懸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顯——榮譽要拿,錢也要賺,十足的贏家通吃。“在洛杉磯這種地方,你總有機會依靠簽下超級球星,或者利用球星指定下家交易搞定對方;但在孟菲斯這樣的地方,你是不大可能做到的。”ESPN記者科克·戈爾茲伯里說。
當尼克斯本賽季成績回暖,盡管只是剛剛摸到季后賽門檻,紐約球迷已經開始暢想下一位球星來投了,比如德文·布克,甚至利拉德。哪怕這些球星根本沒說過想為尼克斯打球,或者尼克斯是否有條件促成這樣的交易。小球會的擁躉,會耐心地等待自己選中的球員進步、成熟,但紐約和洛杉磯的球迷,似乎已經習慣通過“快速通道”邁向成功。
曾經擁有“魔獸”霍華德的魔術,曾經擁有加內特的森林狼,曾經擁有杜蘭特、韋斯特布魯克和哈登的雷霆,他們都選中過偉大的球員,也迎來了奪冠窗口期,但最終一無所獲又一無所有。字母哥在去年12月和雄鹿提前續約,讓后者成為挽留當家球星的小球會中不多的勝利者,但這也讓他們掏空家底——除了支付給球星的巨額工資,還要竭盡全力打造一個能在當下爭冠的陣容。另外,如果字母哥真的鐵了心要走,雄鹿想留也留不住,火箭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而籃網則是這種極端情況下的極端事例。杜蘭特+歐文+哈登的組建過程,簡直理想得不能再理想:一個是自由球員簽約,一個是先簽后換,一個是指定下家交易。總經理馬克斯被認為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正面典范,但如果沒有紐約做背景,沒有蔡老板的金元做基礎,他能夠在夏洛特、明尼阿波利斯或者底特律完成上述工作嗎?
球星抱團成潮流,雙城崛起成必然
上一位恢復自由身后加盟小球市的超級球星是誰?
是2014年重返克利夫蘭的勒布朗·詹姆斯,但那是因為他想“回家”,并不具有普遍性。何況四年后,為家鄉球隊奪得歷史首冠的皇帝還是遠走洛杉磯。一年后,湖人又從新奧爾良換來了濃眉哥。而作為同城對手,快艇也不可思議地搞定了一對巨星組合,同樣是從小球市挖來的。
洛城德比大火,紐約德比回暖,但新奧爾良、俄克拉荷馬、休斯敦則不可避免落入沉寂。他們只能想方設法囤積大量選秀權,希望能夠慧眼識人挖到璞玉,除此之外再無出路。
所以,NBA選秀權變得原來越值錢;但某種程度上說,它又沒有太大意義。能夠招募并留下巨星的球隊,越來越沒有耐心培養青年才俊。最好的球員們,都希望在受眾最多關注度最高的球隊打球,并肩作戰取得勝利,責怪他們?和朋友共事,一起創業,還能生活在非常發達的大都市里,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活嗎?
“我對這個時代已經徹底厭倦了。”前NBA球員、如今在ESPN做評論員的杰倫·羅斯毫不客氣地說,“對于總冠軍,每個人都算得很清楚。我們在展望未來時,總是會說,‘好吧,賈·莫蘭特應該離開孟菲斯。’或者,‘東契奇應該離開達拉斯。’抑或是,‘蔡恩·威廉姆森應該離開新奧爾良。’”
絕對的平等當然不可能存在,NBA不可能把所有球星平均分配,這對取得最大經濟利益也不利。但是,良性市場應該給小球會出頭之日:專注選秀,培養球員,留下球星,打造陣容,成為總冠軍有力競爭者,和大球會分庭抗禮甚至成功登頂——而且不用冠以“xxx家鄉球隊”的頭銜。否則,像利拉德那樣有定力的巨星,實在可遇不可求。
2023年,現行勞資協議即將到期,越來越多球隊的管理層,似乎都有意改變這一現狀。如果紐約和洛杉磯的球隊在未來兩三年拿到不止一個總冠軍,這樣的聲浪無疑會更大。“如果可以給球星開出更高的工資,迫使湖人只能負擔勒布朗或戴維斯之一呢?”“如果杜蘭特有資格拿到工資帽一半的工資,籃網是不是就沒法在每個位置都力爭招募頂尖球員了?”阻止NBA像MLB那樣,出現紐約洋基般的巨無霸球隊,隱然已經成了聯盟避不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