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同里報道 時隔五年,“第一人”柯潔九段重返天元戰,連過黃云嵩七段、羋昱廷九段、謝爾豪九段三關后,打進半決賽,但在半決賽中卻中盤脆敗于快刀李欽誠九段,再度與天元無緣。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柯潔的狀態下滑,先后在應氏杯、Mlily夢百合杯、春蘭杯、LG杯、農心杯等世界大賽中鎩羽,敗給了謝科九段、范廷鈺九段、唐韋星九段、申旻埈九段、申真谞九段。如今又在天元戰中折戟,其統治力較之2020年上半年以前明顯下降。2021年世界圍棋大賽不多,他的“一年一個世界冠軍”目標已經受到挑戰。自2015年加冕百靈杯以來,五年時間里他收獲了8個世界冠軍,沒有一年空置。
柯潔狀態為何下滑,這已是網上棋迷們熱議的話題,有人提及他的上大學帶來的影響。其意是,棋手如果過了巔峰期,上大學不失為一種人生選擇,但像柯潔這樣的巔峰期棋手,上大學分散精力和時間,導致他花在棋上的時間不足,有失大場和急所之嫌。
國內一流棋手似乎對上大學情有獨鐘,古力、江維杰、柯潔、李喆上清華、北大,就讀天津南開、上海財大等高校的亦有一大撥。本該專心從事圍棋職業的棋手們為何想上大學?除了大多數人對大學(尤其是名校)懷有情結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應在于:對從事職業圍棋前途的憂慮,想通過上大學留一條后路。
大學最主要的職能應在于能給學生創造將來立足于社會、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學識與能力,否則,再有名的高校、再高大上的學科都是鏡花水月。至于培養家國情懷、高尚情操,那固然也是高校的使命,但并非第一要務。
類似柯潔這樣的職業高手,上大學顯然不是為了學技能,他們從小在圍棋道場無數次跌打滾爬練就的棋技已足夠立足,獲取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上大學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識,或者說換一種從未有過的生活方式,順便獲取一張名校的文憑證書,以備未來之需。
但因學業基礎薄弱之故,棋手們在大學選擇的大多是文科,而非理工科。如果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文科的話,就如一個成年棋迷現在去沖擊職業初段一樣,也許象征意義要更大些。殊途同歸,任何一個領域的頂尖者對職業、對人生的感悟其實都差不甚多,馬云和周星馳的職業風馬牛不相及,卻也能聊得風生水起。
英超、西甲、NBA這些職業化程度極高的運動員職業全方位,有專門的健身教練和營養師,巔峰期的他們會有去上大學的可能不?圍棋也是一項精密性極高的職業,按理說也該有一整套職業配套體系,但事實并非如此。首先是職業體系并不牢固、亦不規范,比賽說沒就沒;其次,棋手過了巔峰期后出路狹窄,職業到此斷層。
倘若如日韓棋界那樣,棋手巔峰期過了后還能參加元老聯賽、當棋隊教練、擔任講棋嘉賓,就像95歲的杉內雅男九段、79歲的林海峰九段那樣仍能活躍于棋盤邊,那今天的柯潔他們還會不會割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去上大學呢?
清華、北大不缺柯潔一個學子,但圍棋界卻真的只有一個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