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寧穆
很多人喜歡討論如何發展本國青訓,本國聯賽的平臺或許是培養球員的理想舞臺。意大利一直期待意甲俱樂部復蘇,重現當年七姐妹風采。但其實在意大利經濟逐漸衰落的今天,青訓培養人才或許是幫助球隊復蘇的最好辦法。不過,根據瑞士足球天文臺的數據統計,這一點意大利是五大聯賽中做得最差的。
請區分一個概念:使用年輕人,和使用自己培養的年輕球員。俱樂部可以從國外買人,但這對本土青訓沒有太大幫助。這些年意甲和之前相比,在年輕人的使用上提升了不少,但和其他四大聯賽相比,在自己培養的球員的使用上,意甲其實還很不夠。意甲聯賽中只有5%的出場時間屬于這些本土俱樂部培養的年輕球員,這個數據只有西甲的三分之一。
瑞士足球天文臺對2020-21賽季各大聯賽15歲至21歲球員(至少為俱樂部效力三年)進行的出場時間統計,西甲聯賽本國俱樂部培養球員出場時間占到了總出場時間的15.7%,英超12.6%,法甲11.8%,德甲在這一數據上也領先意甲,達到10.5%。而以俱樂部為例,塞爾塔在這個數據榜上領先很多,本土培養的年輕球員出場時長占比49%。大牌俱樂部顯然要更加謹慎,但即便如此,巴薩的數據也有29%,皇馬則為16%。而在英超,曼聯27%,阿森納20%,拜仁也有16%。
意甲最高的是熱那亞,20.9%,接下來是AC米蘭的17.8%,薩索洛第三,15.3%。其他的意甲俱樂部在這一數據上都要低于兩位數,有13家連5%都沒有達到,其中有8支連1%都實現不了,這其中就有國際米蘭和尤文圖斯。兩支隊伍對于年輕人都還算相對重視,但對于俱樂部自己培養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給予太多信任。
這樣的局面下,意大利各級青年隊表現一般也能理解。像曼城這樣的豪門,他們雖然對本俱樂部培養的球員使用不多,但也有像福登這樣的天才少年。意大利不缺有基礎的年輕人,但俱樂部對他們的信任有限。受疫情影響,各隊財政吃緊,將自己青訓培養出的孩子推到一線或許是不錯的選擇,既能節省成本,未來也對球隊增收有幫助。意甲,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