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蘇州報道
5月31日中午,中國足協一紙“40強賽將不會繼續再在蘇州進行”的公文,讓尚未從7比0大勝關島的喜悅心情中緩過勁來的球迷們迎來了當頭一棒。這一事件完全打亂了中國足協、國家隊和承辦地燈諸多方面的全部部署,更讓國足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背后的原因太過復雜!
中國足協在官方消息中稱:“鑒于馬爾代夫、敘利亞國家足球隊內近期發生疫情感染,根據中國關于入境人員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馬爾代夫、敘利亞兩隊入境參賽需嚴格隔離,不能如期參加比賽。根據亞足聯的建議,中國足球協會同意,決定2022國際足聯卡塔爾世界杯&2023亞足聯中國亞洲杯聯合預選賽第二階段(四十強賽)A組的剩余比賽將不在蘇州舉辦,轉移至阿聯酋迪拜繼續舉行,中國足球協會將全力做好賽事的各項備戰工作。”
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字數越短事越大”似乎已經成為“潛規則”。中國足協短短的一篇公告,似乎已經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幕后所牽涉到各方在其中所做的大量工作,恐怕并不是這幾句話就可以全部描述清楚的。
其實早在國足7比0大勝的比賽之前,從敘利亞方面就斷續有消息傳出,因為多名球員無法登上飛往中國的航班,敘利亞全隊離開迪拜國際機場返回下榻酒店等待通知。敘利亞方面隨后直接上報亞足聯、國際足聯,就相關事宜進行交涉。而最終等來的結果,正是比賽將不再在蘇州繼續進行。
鑒于目前全球范圍的疫情,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各國和地區都有自己嚴格的要求。盡管中國男足沖擊世界杯很重要,所有人都希望男足能夠順利從40強賽中出線,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服從大局”是中國足球唯一可以做出的選擇。所以,比賽移地、不在中國繼續進行,中國足球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前期所有辛苦白費了!
為了承辦這次賽事,不管是中國足協還是蘇州賽區、包括負責出入境的上海方面等等,之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做好了各種準備。而一個易地的決定,讓所有工作戛然而止,各方面同時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且這種損失恐怕不是用金錢可以計算的!不過相比這些,此次賽事易地所帶來的更大損失恐怕還是國際聲譽和形象。
亞足聯早在3月12日就宣布了中國承辦世預賽40強賽A組的比賽,而且第一場比賽已經在5月30日順利進行。之后突然宣布比賽不能繼續在蘇州進行,恐怕不止是對中國足球,甚至有可能會對我們的其他各個方面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有不利于中國足球的說辭與說法,這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目前的疫情之下,中國承辦40強賽第一小組的比賽,原本應該是給中國防疫抗疫工作“增光添彩”之舉。但如今的形勢下,比賽突然被迫易地,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作為賽事承辦的各方,中國足球界恐怕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對國足的沖擊前所未有
比賽易地進行,對中國足球的不利影響恐怕并不僅僅是失去主場優勢那么簡單!
當然,首先最直接的壞處就是原本所擁有的“主場優勢”,會因為比賽轉移到中立地阿聯酋迪拜進行而蕩然無存,這樣的優勢心理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國足原本希望借助主場優勢力爭4連勝拿到12強賽的參賽資格,從3月12日亞足聯正式公布賽地之日起,我們就從未想到過去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賽。而且比賽也已經踢完一場還是大勝,隨后突然“主場”沒了,這種心理的反差,恐怕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調整過來的。
有人可能會說,伊朗隊也同樣沒有獲得主辦權,在40強賽最后階段是客場作戰。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伊朗作為種子隊,從一開始就未能獲得主辦權,盡管各方都很憤怒,但無論是球隊、教練、球員甚至球迷等,各方都已經有了充足的思想準備,必須要去巴林“死磕”同組對手。所以,他們在心理方面就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但中國隊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我們是從擁有到失去主場的優勢。而且我們還要面對一個現實,即中國球員的心理原本就顯得較為脆弱,如今再受到失去主場優勢的打擊,因而心理方面的調整恐怕將是最為關鍵的。
此外,中國男足本來是以逸待勞等待其他幾支參賽隊來華比賽,但如今像馬爾代夫、敘利亞兩隊都至少提前一周已經抵達了迪拜,對手反而變成了以逸待勞等待中國隊。按照計劃,中國男足將在2日趕赴迪拜,但是因為事先毫無準備,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相比對手就滯后了許多。所有球員都需要飛行10小時左右、克服4小時的時差,而且抵達之后馬上就要參加三場比賽。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迪拜白天的氣溫已經高達攝氏42-43度甚至可能更高,即便是到了傍晚,天氣也是異常炎熱。由于事先沒有任何準備,這將讓國腳們承受更多的消耗。這就像中國隊與關島隊的比賽安排在蘇州進行,但比賽當晚的天氣情況相當理想,球員也可以正常發揮技戰術水平。但前往迪拜之后,一切都變得不好掌控了。
第三,因為事發突然,隨后三場比賽按照亞足聯的要求,恐怕依然必須在6月15日全部打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男足雖然只有三場比賽,但賽程安排恐怕不可能再像這次在蘇州進行時那樣,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來進行安排,而是完全聽命于亞足聯與東道主阿聯酋足協。中國男足想要再占到便宜,恐怕很難。
實際上最根本的一點,還是因為中國男足的“硬實力”不夠。原本是希望借助主場之利,爭取拿到想要的結果,但在離開主場之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各方面的不利條件、各種困難,恐怕遠非我們可以想象。一旦未能取得想要的結果,國內的輿論、網絡、球迷等各方又將全面向國足“開火”,中國足球將處于更為被動、更為不利的局面之中。
當然,所有人都希望中國男足能夠出線,但如今的突發事件,已經讓中國隊進軍12強賽的機率大打折扣,剩下的就只能看李鐵率領的國足團隊和整個中國足協的團隊去應對與克服了。
對中國足球影響才開始
坦率地說,40強賽易地是目前形勢下的無奈之舉,但是所產生的不利影響與局面,恐怕并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它影響的不止是國足能否出線、中超聯賽是否可以正常進行的問題,而是直接事關中國足球這個行業發展的大問題!
國足前往客場比賽,之后的中超聯賽肯定將受到影響,這當然是板上釘釘的。因為按照相關防疫規定,男足在迪拜打完比賽之后,回國必須要接受隔離,中超聯賽也就不可能按照既定時間重啟。但是這恐怕與整個中國足球行業的生存這樣的大事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從最壞的角度來說,萬一國足遠赴迪拜未能取得想要的結果,那隨后的中超聯賽重啟之意義又何在?因為今年中國足球所有各項工作的重點就是男足沖擊世界杯,“為國足讓路”成為了核心。但國足別說沖擊世界杯,甚至連12強賽都未能獲得參賽資格,聯賽再熱鬧,打擊也是一定的。
所以國足拿到12強賽參賽權,是事關中國足球這個行業生存的一個大問題。一旦未果,意味著很有可能一切又都需要全部重新“洗牌”,各種后果恐怕很難想象,這其中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與關系,中國足球已經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過去這么多年的反復,已經充分說明了中國足球需要的不是折騰。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足球想要搞好,又不是靠一個中國足協、靠一個國家隊、靠幾十個球員就可以完成的,更需要自上而下實實在在的支持!
就眼下而言,在已經沒有挽回余地的情況下,唯一的希望就是國腳們自尊、自強,從目前的逆境與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