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雖然意大利最終靠點球賭運成功,曼奇尼的貢獻依舊是劃時代的,千秋彪炳,光耀青史。
三年前意大利絕緣世界杯時,未來前路何方相當彷徨。文圖拉的意大利打得四不像,意大利與對手拼跑步,拼傳中,拼頭球,最后對瑞典倒下的附加賽,觀戰(zhàn)的馬拉多納都詫異:意大利這么多傳中?德羅西最后關頭指著因西涅,絕望地抗辯“我有什么用,我們現(xiàn)在需要進攻”,是意大利隊史上最心酸的一幕。
是曼奇尼的堅持不懈,讓意大利緊跟主流,走技術流路線,皮爾洛退后多年來始終未能接班的維拉蒂,歸化以來定位作用模糊不清的若日尼奧,在這支意大利成為真正的中堅力量。曼奇尼甚至在維拉蒂傷愈復出后,淘汰賽出戰(zhàn)奧地利效果并不好的情況下,堅定不移,繼續(xù)打中場雙核,堅決不搞“鐵腰掃蕩”,拿下小組賽表現(xiàn)非常出色的洛卡特利,堅持給維拉蒂讓位,而把中場控傳執(zhí)行到底。
盡管面對西班牙,意大利實力不足,技術遠遜,被迫轉入苦守,但決賽對英格蘭,開場落后極端不利下,正是因為堅持這樣的打法,前壓緊逼,多縱向直傳,拼傳控,使得意大利對東道主大占優(yōu)勢,世界大賽罕見地出現(xiàn)傳統(tǒng)世家東道主被壓著打的情形,英格蘭各項技術統(tǒng)計全面落后,博努奇的扳平進球是天道酬勤的結果。
試想,如果還是孔蒂、文圖拉式戰(zhàn)法,意大利還是薩基式的搶逼圍,跟對方拼絞肉、斗兇狠,以意大利的體力狀態(tài),很難長時間維持。2016歐洲杯,孔蒂就是因為前面一路死打硬拼,對德國大量傷停,幾乎已無法排陣了。英格蘭是本屆歐洲杯平均年齡第二年輕的球隊,體力沖勁當然強于意大利(索斯蓋特的保守戰(zhàn)術未能充分發(fā)揮英格蘭優(yōu)勢另當別論),已經(jīng)把手里的牌打光了的意大利,能否撐到點球,并不樂觀。
手頭70分實力的球員陣容,通過合理的戰(zhàn)術安排,打出了120分的水平內(nèi)容,獲得了140分的絕頂結果,這是所有足球教練員的終極夢想,因為只有這樣才最大限度了體現(xiàn)了“教練”的才智、能力、魄力,享受到了主帥的快感,這是曼奇尼超越前輩之處。
曼奇尼之前,瓦爾卡雷吉、貝阿爾佐特、里皮這些為意大利奪標的冠軍名帥,并沒有超越他們的時代,瓦爾卡雷吉、貝阿爾佐特打最經(jīng)典的意大利防守反擊,讓意大利“鎖鏈防守”名揚天下,以至于“Catenaccio(意語中門栓,法語中鎖鏈)”不但是足球戰(zhàn)術理論,更是足球媒體報道中一個專屬名詞。
里皮則繼承薩基的中場緊逼,充分結合了搶逼圍的兇猛,與意大利人傳統(tǒng)的狡黠,讓黃金一代真正地閃耀出應有的光芒。
這些名帥的功績,是將同時代的技術理念最大限度地發(fā)揚光大。
曼奇尼則不然,他把一切的傳統(tǒng)全部推翻了,不防反,不絞肉,不擔心“平衡”,沒有“中場工兵”,沒有十字鎖鏈,以弱攻強,以小抗大,小個前鋒緊逼對抗大塊頭后衛(wèi),中衛(wèi)前不設“鐵腰”保護......這些意大利足球傳統(tǒng)理論中的“禁忌”,他統(tǒng)統(tǒng)犯了個遍。
但是,他對了!
決賽博努奇的扳平球,居然是最小號的維拉蒂爭下的頭球,頂中左柱反彈回門前,讓博努奇候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