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輝
FIBA的籃球體系和NBA籃球體系截然不同,這直接導致了,美國隊在國際賽場上不能總是保持統(tǒng)治力,比如2019年世界杯,當他們沒有派出最強陣容出戰(zhàn)時,他們甚至無緣四強。
本屆奧運會,美國隊期待能重新奪回在世界大賽的冠軍榮耀,于是他們派來了FIBA大殺器凱文·杜蘭特,與此同時他們還招來了利拉德,一個在NBA表現(xiàn)十分搶眼的、被視作是超級明星的后衛(wèi)。
然而,利拉德本屆奧運會迄今為止的表現(xiàn),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原形畢露。
剛剛結束的奧運會男籃項目半決賽的較量,美國隊最終以97比78取勝,但這場勝利和利拉德卻沒有太大的關系,全場比賽,利拉德作為球隊首發(fā),在沒有受到犯規(guī)困擾的情況下只打了17分鐘,并且4投2中只拿到5分3籃板1助攻,其中在下半場利拉德2投0中,1分未得,在球隊下半場的反撲過程中,利拉德完全淪為看客,幾乎遭到棄用。
本次奧運會,利拉德被外界視作是美國男籃第二號球員,僅次于杜蘭特,畢竟在NBA賽場他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xiàn),但到了奧運會,利拉德的表現(xiàn)卻完全對不上他隊內(nèi)第二人的稱號,首戰(zhàn)面對法國,利拉德10投3中拿到11分4次失誤,尤其是比賽最后時刻的愚蠢失誤,更是直接葬送了球隊,次戰(zhàn)面對伊朗,利拉德表現(xiàn)極為亮眼,上半場就投中6記三分,全場投中7記三分砍下21分,然而在品嘗了面對弱旅的滋味后,末戰(zhàn)面對捷克,利拉德再次10投3中,只拿到8分,8強戰(zhàn)面對西班牙,利拉德依舊完成了10次出手,這一次10投4中拿到11分,可和他對位的盧比奧全場砍下38分,并且多次在利拉德的防守下完成得分,迫使下半場波波維奇只能讓利拉德更多的坐在場下。
5場比賽下來,除了面對弱隊刷出了21分的數(shù)據(jù)外---畢竟對手的中鋒是真的防不出來的哈達迪,利拉德其余4場的表現(xiàn)只能用災難來形容。當然了,這樣的表現(xiàn)也顯然無法稱得上是這支美國隊的第二人,無論是霍勒迪、塔圖姆、布克、阿德巴約,他們的整體發(fā)揮都要好于利拉德。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利拉德在NBA和國際賽場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是前面我們提到的規(guī)則,F(xiàn)IBA的籃球體系和NBA的籃球體系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NBA的體系之下,沒有防守三秒,也沒有那么多的聯(lián)防,這讓利拉德顯得格外的不適應。
甚至可以說,利拉德就是蕭華治下NBA越來越追求得分、忽視防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NBA賽場上,利拉德自15-16賽季以來每個賽季場均得分都能達到25分,19-20賽季更是場均能夠拿到30+,毫無疑問在NBA他是出色的得分手,但在NBA,利拉德非常依賴擋拆進攻,他是聯(lián)盟中依靠掩護次數(shù)最多的球員之一,當隊友能夠給他設置好的掩護(坎特、努爾基奇、科林斯均屬于不錯的掩護者)時,且當對手的籃底無法持續(xù)有人存在時(有防守三秒),利拉德的得分就變得很輕松,同時利拉德也是聯(lián)盟控衛(wèi)位置最能制造犯規(guī)的球員,他的罰球比重要遠遠高于庫里、歐文。
然而,在國際賽場上,利拉德發(fā)現(xiàn)這些他所擅長的事情都不復存在,本次奧運會,利拉德直到第三場對陣捷克的比賽才投中了他的第一個運動戰(zhàn)兩分球,因為在國際比賽中,身高不到1米9的利拉德顯得太過渺小,當他突擊籃下時,等待他的是對手的無情大帽,同時利拉德也深刻的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再像NBA那樣輕易的造犯規(guī)。
除了規(guī)則本身的不同外,造成利拉德奧運表現(xiàn)如此拉胯的另一重要原因便是他本身就是被高估的存在,利拉德在開拓者隊的這些年,常規(guī)賽表現(xiàn)始終不錯,但到了季后賽,他真正發(fā)揮出色的場次并不多,2019年季后賽首輪對陣雷霆是他唯一稱得上是巨星的系列賽,其他的系列賽,他都沒能發(fā)揮出常規(guī)賽那樣的表現(xiàn),包括今年的季后賽,面對缺少了穆雷巴頓的掘金,面對防守后衛(wèi)非常糟糕的約基奇,利拉德雖然第五戰(zhàn)天神下凡拿到55分,但也有第四戰(zhàn)10投1中這樣糟糕的發(fā)揮,并且最終開拓者在被相對看好的情況下被掘金隊淘汰。
從利拉德的技術特點來看,他最大的問題在于招式太少,利拉德最擅長的兩種得分方式,一是持球三分、或是超遠的三分,二就是借助掩護利用速度過掉對手的大個,除此之外,無論是中距離的投射,無論是無球的進攻,無論是上籃動作的多樣性,利拉德和真正的巨星都有很大的差距,這使得在奧運會賽場,當他擅長的兩樣東西無法施展時,他無法拿出其他的“法寶”,單就這一點,籃網(wǎng)隊的歐文顯然要比利拉德更出色,在國際賽場上,兩人展現(xiàn)的差距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此外在防守端,利拉德也長期是同位置里最差的之一,他沒有強壯的身高,個頭不高,也不夠積極,過往的季后賽,任何和利拉德對位的控衛(wèi)幾乎都能打出超出自己常規(guī)賽發(fā)揮的表現(xiàn),足以說明問題,到了國際賽場,利拉德更是成為對手唯一針對的存在,他們多次利用利拉德的身高劣勢完成得分,迫使波波維奇有些時候只能讓霍勒迪打回1號位,讓布克、塔圖姆打鋒線。
作為蕭華時代最大的受益人之一,利拉德如今面臨著職業(yè)生涯的艱難選擇,過去一段時間,利拉德可能會離開開拓者的消息變得越來越多,在自由市場開啟后,開拓者隊也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補強,更是讓利拉德離隊的可能性增加,但對于利拉德來說,如果他真的想要拿到冠軍,那么以他的實力,在開拓者繼續(xù)擔任一把手顯然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加盟其他球隊并且擔任球隊的老二甚至是老三,只是利拉德4年1.76億美元的合同才剛剛生效,這也讓他的離隊之路變得不那么輕松。
當然,即使是去到其他球隊擔任二當家、三當家,也絕非一件輕松的事情,這次奧運會前,所有人都在期待利拉德和格林的合作,期待著他們像庫里格林那樣擦出火花,然而格林很快就發(fā)現(xiàn),利拉德不是庫里,且遠遠不是,因為利拉德在場上的無球跑動實在有限,且也不知道該如何無球跑動。
這是必然的,因為在開拓者的這些年,利拉德早已被球隊寵壞,他是隊內(nèi)無可爭議的第一人,擁有無限開火全,當隊友拿球時,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拉開空間---順便恢復體能,在波特蘭的溫室中,利拉德實質(zhì)是脆弱的,因此即便未來離開開拓者,利拉德的奪冠之路,也難言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