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述評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所謂“飯圈”,就是娛樂圈內出現的懷著“老母親養兒子”心理追星的龐大粉絲群體。按照這個定義,中國足球可以說是有“飯”沒有“圈”。
所謂“飯”,就是粉絲,球迷。中國足球當然不缺球迷,即便是女足都有很多粉絲。東京奧運會上,中國女足的每一場比賽都牽動人心,很多人都在討論女足怎么了?只要簡單對比一下奧運會上新聞的熱度,我們就不難發現,即便是現在這支不再輝煌的中國女足的球迷人數,也一定超過了很多奧運金牌選手的粉絲。女足尚且如此,男足就更不用說了。足球畢竟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運動。無論中國足球水平怎樣,中國足球從來不會為缺少球迷發愁。
但是,有了“飯”的中國足球,卻根本沒有“圈”。換言之,中國足球雖然球迷很多,但是有幾個球迷會以“老母親養兒子”的心理去對待中國足球?中國娛樂圈盛行的“飯圈”文化,為何在如此龐大的中國足球球迷群體中,根本行不通呢?
關鍵的原因是,競技足球比那些經過精心商業包裝的娛樂明星真實。“全村的希望”武磊已經算中國目前最有人氣的球星了吧?但,他也不可能成為娛樂“飯圈”文化中那樣的虛假的“偶像”,因為偶像是不能讓公眾曝光其失敗的。職業球員每場比賽都可能在眾人面前經歷挫折甚至失敗,他們不可能像娛樂明星那樣經過精心的包裝,總是以其光鮮的一面來滿足粉絲的期望。
那么,中國足球需要“飯圈”嗎?當然需要。出征十二強賽前,李鐵有一句話:“中國足球就像是你的兒子,有時候成績考不好,但他還是你的兒子,不能說考不好就不要了。”這句話也贏得了美聯社的點贊,是因為職業足球的確也需要“飯圈”。
競技足球的殘酷,決定了足球根本不可能包裝出娛樂圈那樣只能存在于粉絲幻想中的“偶像”。足球比賽的性質,決定了職業足球的“飯圈”也不可能與亂象叢生的娛樂“飯圈”同質化。雖然職業足球需要的“飯圈”非中國娛樂圈的“飯圈”,但是兩者還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夠被稱為足球“飯圈”的,也應當是以“老母親養兒子”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球隊的球迷群體。
毫無疑問,“飯圈”對于職業足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的球迷群體才是職業足球造血機制之母。
中國足球的虛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一個龐大的、以“老母親養兒子”的心態對待中國足球的球迷群體。現代足球發達的國家,足球可以成為很多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家庭或出錢,或出人參與其中。那些百年職業俱樂部背后,如果沒有穩定的“飯圈”支持是難以想象的。日本一場高中生聯賽決賽,光看其上座率和氣氛,甚至都有點世界杯決賽的感覺了,沒有龐大的“飯圈”支持也是做不到的。職業足球發達的地方,足球和足球的“飯圈”就像是孿生子。
這次十二強賽,很少有人能忍耐國足完敗給澳大利亞,這讓我們再次有機會認清中國足球有“飯”沒有“圈”的現實。
但這不能責怪球迷。中國足球有“飯”沒有“圈”,拷問的是中國足球還有哪些不夠職業?國家隊的成績當然對中國足球擁有自己的“飯圈”很重要。但是,國足的成績充其量只是擴大球迷的人數,讓“飯”成為“圈”只有真正職業足球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