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0比1不敵日本,國足在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的征途中遭遇兩連敗,但這兩場敗仗的過程并不相同。如果說國足首戰0比3被澳大利亞蹂躪是死于自大,這場小負日本則是未戰先怯,自己被自己嚇死。
和澳大利亞的首場12強賽,賽前各種情報都對國足有利,對手多名主力缺陣,賽前只有一兩天合練時間,讓國足和球迷都盲目認為這場比賽有擊潰對手的可能。比賽前15分鐘,國足擺開陣勢主動出擊,大有一口氣吃掉袋鼠的氣勢,但在三板斧之后,國足黔驢技窮,隨后遭到了澳大利亞人的胖揍。
痛定思痛,國足第二場面對公認為亞洲足壇霸主的日本,技戰術變得更加務實。首發陣容中,李鐵派出了王剛、張琳芃、李昂、蔣光太、王燊超五大后衛組合,想要通過防線的人數優勢絞殺日本的攻擊線。而且整個中前場在日本隊進攻時也都回撤很深,吳曦、尹鴻博、金敬道都會努力幫助隊友協防。
在國足全力死守的情況下,整個上半場更像是日本隊的進攻演練。日本隊控球率高達78%,國足只有22%,從跑動熱圖來看,球權的爭奪基本也都是在國足半場進行,日本射門數高達14次,射正3次,國足僅有3次射門,0射正。日本還創造了4個角球,國足這一數據也是0。
客觀來說,國足采取這樣的死守策略并沒有什么好詬病的,也很務實,畢竟中日兩隊實力差距明顯。而且如果不是因為在上半場快結束時球員有所松懈導致丟球,這樣的鐵桶陣布防也差一點扼殺了日本隊的進攻。
但是國足的問題在于太過保守,球隊幾乎是放棄了進攻,無法對日本隊后防線造成騷擾,讓對方踢得太過從容。日本隊首場主場不敵阿曼,雖然阿曼也是全力死守,但幾次反擊都很有威脅,并且最終在日本隊久攻不下、心態急躁的情況下,通過一次致命反擊拿走三分。
既然已經丟球,對國足來說死守也就沒有了意義,李鐵這才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比賽踢了一個小時后讓蒿俊閔、阿蘭、洛國富三大攻擊手出戰。李鐵的這一次調整效果明顯,國足終于有了像樣的攻勢和射門,而日本隊在國足的壓迫之下也開始失誤頻頻,對手僅有4次射門,0射正。
雖然國足0比1輸給日本的結果,已經比很多人預計要好,但如果技戰術不是那么太過保守,或許還是能夠去憧憬一個積分。當然,從國足的戰術安排和執行情況來看,這場和日本之戰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盡管兩連敗的結果讓球迷感到失望,但面對實力最強的澳大利亞和日本,輸球也并非不可接受。接下來國足和越南、阿曼、沙特的比賽,或許才更關鍵。
(文/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