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茅為安
2021年9月的俄羅斯索契,漢密爾頓跨入了只屬于他的私人俱樂部,成為F1歷史上第一位取得大獎賽100勝的車手。作為這樣的“第一人”,他能把賽車史的極限推到哪里?
71年的歷史中,之前從來沒有人達到過這個高度,所以漢密爾頓的100勝無法直接與任何人做比較。在這項運動中,上一個被視為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瑪峰”的人,是“車王”舒馬赫和他的91勝。從2006年到2020年,德國人保持著這個紀錄,而且比起再前一個標桿多了整整40勝(普羅斯特的51勝)。
就在舒馬赫第一次退役后,漢密爾頓在2007年初登舞臺。當時,沒有人相信他將成為這項運動新的旗幟,更別說翻越91勝的高峰。然而在12個月之前,當漢密爾頓在穆杰羅第90次登上領獎臺最高處時,所有人意識到F1真的將迎來新的紀錄,而且100勝的里程碑近在咫尺。
然而,縱然漢密爾頓在世界冠軍個數上并列第一,大獎賽勝利和桿位數量都高居第一,仍然有人質疑他個人成就的含金量。他們的論點就是,漢密爾頓得到了有史以來最有統治力的賽車,而且還是在一個每年比賽場數不斷增加的時代。這使他比他的前輩們有更多的機會獲勝。同時,盡管“不同時代的車手無法比較”,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士會舉出一項數據,而且那可能是漢密爾頓無論如何都沒法突破的:個人勝率。
截止至今年的俄羅斯大獎賽,漢密爾頓參加了281場比賽,勝率為35.59%。雖然他超過了舒馬赫(308場中29.55%)以及英國前輩克拉克(73場中34.25%),但他只能排在第三,在他身前有兩座大山:方吉奧(52場中46.15%)和阿斯卡利(33場中39.39%)。
作為上世紀50年代F1早期的領軍人物,阿斯卡利和方吉奧的數據的確驚人。當時他們的參賽場數,現在只要2-3個賽季時間就能達到。但是當每個賽季場數增多,遭遇意外、發生機械故障,以及賽車競爭力不足的可能性同等地就提高了。反過來,論賽車優勢和統治性,50年代遠勝于現在,比賽中獲勝的優勢可以達到幾分鐘,而不是現在的幾秒鐘。
不可否認,梅賽德斯在過去七年里相對來說缺乏受到挑戰,締造了一個F1的新紀錄和時代——有史以來唯一一支連續七年包攬制造商和車手錦標賽冠軍的車隊。而漢密爾頓的100勝中,有79場與德國車隊一起取得,以及為自己添加了6個世界冠軍頭銜。但是需要記得,漢密爾頓加入梅賽德斯的第一年,即2013賽季,他只贏了一場比賽,德國車隊一共只贏了3場。
換句話說,他參與、協助打造了這樣一個“梅賽德斯王朝”,實際與舒馬赫1996年加入法拉利到之后,與意大利車隊在2000-2004年共創輝煌時如出一轍。顯然,把漢密爾頓的成就簡單歸功于擁有“正確的賽車”,并不公平。
本賽季,梅賽德斯的賽車不再像前幾年那樣難以擊敗。紅牛發起的挑戰,維斯塔潘帶來的沖擊,讓德國車隊和漢密爾頓正經歷著可能是爭冠經歷中最艱難的一次。
就拿這場第100勝來說,即使有維斯塔潘的受罰帶來的良機,但排位賽中的意外和諾里斯/邁凱倫成為了意外的攔路虎,讓梅賽德斯和漢密爾頓在比賽日不敢有任何穩操勝券的心理。索契的比賽后,漢密爾頓只在車手積分榜上反超了維斯塔潘2分。還有7場比賽的情況下,2021年車手世界冠軍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第八冠對漢密爾頓來說,并不像原本外界或業內人士認為的那樣是輕易可及的。
漢密爾頓從來不對紀錄特別感冒,也總是在第一時間難以表現出來。除了感謝車隊、個人團隊、父母和車迷,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這是一個神奇的時刻。我只能夢想著我還在這里,有機會去贏比賽,與這些在我職業生涯后期遇到的天才車手們對抗。我們繼續與梅賽德斯一起建設未來,既有賽道上實現的,還有賽道下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