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中國的高爾夫從業人員總愛說這樣一句話:“我們太小眾,所以總是被誤解。”
你能想象20年前中國的高爾夫又是什么樣子嗎?
鐘瓊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的第一代新聞官,肯定知道。他還記得世紀之交第一次到訪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的情景,以及他是如何在上海旭寶高爾夫俱樂部第一次當上新聞官的。
一開始,這個位置屬于他的搭檔陳凡,他只是來當幫手的。不想一天,主辦方臨時要召開一個說明會,卻死活聯系不上陳凡。“因此,戴總(時任香港富通公司董事總經理戴耀宗)決定讓我上,”鐘瓊華說。
正是這個說明會開啟了鐘瓊華的高爾夫新聞官生涯,而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賽事期間持續舉辦的媒體日活動也就此誕生。
“當時大多數媒體都不太了解高爾夫,也不知道如何報道高爾夫賽事,因此讓我去講一講高爾夫,還有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鐘瓊華說,“當時現場估計有十幾個記者,而我講了大約20到30分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明會結束之后,這些記者來到了練習場上,賽事方專門請了一位教練進行教學。為了能讓大家實地體驗高爾夫球運動,他們又來到旭寶的球場上揮桿,打了9個洞。(當時旭寶為27個洞,18個洞舉辦賽事,9個洞舉辦媒體杯)
這就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首屆媒體杯的由來。它可不是為了供記者玩樂的,而是為了讓他們了解與學習,更好報道與傳播這項運動的。而后的每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都為媒體安排各種高爾夫教學及比賽,這和媒體晚宴一樣,成為賽事的傳統。
(2014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媒體杯)
還有一件事,也讓鐘瓊華了解了當時高爾夫運動在中國內地的普及程度。“當說明會結束之后,許多記者都過來給我遞名片,約我開專欄,我心想你們不都是高爾夫媒體嗎,怎么還需要我來寫專欄?”鐘瓊華說。
這一幕不由得讓鐘瓊華想起了他進入這個行業時的情景。1995年,鐘瓊華在美國圣地亞哥的一個高爾夫學院念了高爾夫管理,讀了一年半拿到學位之后回到中國香港。機緣巧合,當時香港有線電視(i-Cable)計劃直播美國公開賽,他經由朋友推薦去面試解說。“我戴上耳麥,聽英文說粵語,剛剛解說了5分鐘,電視臺的人就對我說:‘可以了,請準備準備,兩個星期之后來做解說。’”鐘瓊華說,“我心想這么簡單?后來才知道,前邊也有幾個人來面試,結果連球員都認不出來。至少我還叫得出球員的名字。其實電視臺的人也不懂高爾夫,從后來的剪輯、插播廣告都能看出來,他們之所以會直播美國公開賽,完全是因為老板喜歡高爾夫……”
因此二三十年前,整個中國都欠缺高爾夫媒體人才,也是這個原因,2003年的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鐘瓊華作為賽事的新聞官,突然被戴耀宗先生調去與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前秘書長崔志強搭檔解說比賽。“那一年,張連偉奪冠,絕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可解說到16、17洞的時候,崔指說不好意思我要先走了,”鐘瓊華說,“我感到很奇怪,這好比長跑只剩下100米,你卻退出了。后來才知道他要去參加頒獎儀式,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國內當時多么缺媒體人才。”
20年后的中國大陸,高爾夫仍舊沒有普及,不過至少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媒體人,他們一起在推廣這項運動,讓愿意關注高爾夫球的人有了更多渠道去了解這項運動。
(2000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從左至右依次為戴耀宗、梅爾·派亞特、崔志強、浦俊生)
“應該說為了報道好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梅爾·派亞特、戴耀宗等前輩在媒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梅爾為人友善,戴耀宗兢兢業業,不遺余力地推廣著高爾夫運動,值得敬佩,”鐘瓊華說。
至于說到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帶給鐘瓊華個人的影響,同樣巨大,他說因為新聞官這個工作,他從一個中國香港的媒體人變成整個中國的媒體人,不僅接觸了眾多世界一流的高爾夫球手,也認識了許多國際與國內的記者,打開了生活圈子。
“我現在還常常與朋友開玩笑:如果不是著名的高爾夫球手,或者領先的球員,還見不到我呢……其實作為新聞官,我能見到包括記者也見不到的球員的另外一方面,這是我引以為榮的一點,”幾年前已經退休的鐘瓊華說,“通過這份工作,我同時認識了許多媒體工作者,包括后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進入歐巡賽體系,一批西方的記者來到中國采訪,我們私下里也成為了好朋友。而這一切都是從戴總那一天臨時召喚開始的……因此我肯定要感謝他,感謝沃爾沃中國公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