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圍棋比賽直播經歷了紙媒、電視和網絡直播三個階段,電視圍棋直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興起,直至今天仍有其獨到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紙媒直播圍棋賽事采取連載方式,最早如《時事新報》主辦秀哉名人、吳清源特別對局,之后《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日本各大報紙主辦棋圣戰、名人戰,將棋譜壟斷起來,以每天刊登數手的方式進行連載。此做法在信息封閉時代無可厚非,新聞社也通過這種方式吸引讀者,尋求商業投入的回報。
如今,日本各大新聞社依然是棋戰的最主要主辦者,但不再封鎖棋譜,原因在于,開放時代里封鎖棋譜并不能帶來預期結果,反而會讓棋迷受眾產生抵觸。各大新聞社不約而同地在網上直播棋局,然后在報紙上進行分期解說。因棋戰而洛陽紙貴的年代一去不復返,日本各大媒體主辦棋戰更多地出于文化與傳統傳承的考量。
1953年日本NHK杯創辦,比賽在NHK電視里舉行并直播,由此開創了圍棋電視直播時代。圍棋比賽直播的優勢一直延續至今,透過屏幕能看到真實的比賽場景,極具畫面感。為了適應電視直播,比賽用時不得不縮短,這樣棋迷觀眾能在可接受的時間里觀看全部比賽對局。
棋迷觀戰大多看個熱鬧,具體棋局進程尚需職業高手來講解,這樣又誕生了一個講棋的行業,通常是男女搭檔的模式,相當于相聲中的逗哏、捧哏,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棋迷絕大多數為男性,安排女棋手講解也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所致。時至今日,這個模式仍被廣泛采用,韓國圍棋電視臺甚至有了一撥專職講棋者。
中國電視快棋賽誕生與新聞棋戰同步,1987年,中央電視臺主辦的電視快棋賽出爐,以央視為依托,連續舉辦至今,與中國最早的新聞棋戰天元戰同步。盡管其間不止一次更換過冠名,但比賽主體未曾改變。這是央視與新民晚報、人民日報等媒體為中國圍棋賽事做出的巨大貢獻。
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的電視快棋賽巔峰時期,每個周末都在央視直播這項比賽,華以剛八段、徐瑩五段等講解者頻頻出鏡,此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老棋迷們記憶歷久彌新。棋手們先后在電視里亮相,對儀表也頗為上心;賽后采訪對他們的談吐也是一大歷練。可惜的是,一切結成過往。
韓國圍棋電視臺將電視圍棋直播做到一個新高度,因此也成為韓國各大比賽承辦方,幾乎將所有職業比賽都變成了電視棋戰。在傳統男女搭配講棋、不時穿插現場畫面的前提上,加入AI形勢判斷、電腦飛速擺各種變化的內容,盡量地使圍棋直播變得豐富、有趣,最大限度凸現電視優勢,從而力壓網絡直播一頭。
就畫面大小、音質效果等方面而言,電視還是有著許多電腦所無法比擬的硬件優勢,要不然,世界杯、奧運會為什么還得看電視直播呢?所以,電視圍棋比賽70年了,非但沒有老態龍鐘,反而還有風華正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