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25年前,當著名高爾夫球評李揚擔任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志愿者時,更多把它當作一次學校組織的郊游。直到七八年后,她才意識到這場賽事對于中國高爾夫的重大意義。當然,25年前的她更不可能預料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沃爾沃中國公開賽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連續舉辦了三屆,其中后兩屆,作為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的學生,李揚都參與其中,成為10號洞舉牌的志愿者。
在1996年,年僅13歲的李揚,因為年齡不夠,甚至不是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職業高中)的正式學生。
“榮高棠爺爺建議媽媽,讓我學習高爾夫,當時我并不明白什么是高爾夫,”李揚回憶說,“不過我家離北辰的球場很近,因此就去了。96年,我的年齡還不夠上高中,所以上的是業余班,周二和周四下午放學后,五點鐘到練習場去訓練?!?/p>
值得一提的是,榮高棠先生是第一任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席,也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創始人之一,賽事特設的“榮高棠獎”就是紀念這位中國體育界的老前輩。不僅是“榮高棠獎”上的“誠”字來自榮老的墨寶,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也正是由他題字,在他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該校一共辦了三屆,其中1996年是第一屆,李揚上的是1998年最后一屆。
(1996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頒獎儀式,左五為第一任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席榮高棠)
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北京舉辦,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派出學生支援,可以說是“雙贏”。首先賽事需要一批懂行的志愿者,反過來,對學校的學生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社會實踐。
根據李揚的回憶,同學們主要從事球童、記分以及舉牌的工作?!拔耶敃r很羨慕師哥們,還有幾個表現好的師姐可以給球員們做球童,” 李揚說,“可是你知道嗎,職業球員的球包和業余球員的球包是完全不一樣的,職業球員的球包特別重,就算師哥去拎,一下子還拎不起來。”
因為六點要到球場,所以李揚他們一行人凌晨五點鐘便要從學校出發,坐租來的公共汽車去十三陵。30多個學生,帶著面包、香腸、飲料,好似去春游,一開始很興奮,可是到后來漸漸困了、累了,特別是賽事周后面幾天,去的路上基本都在睡覺。
“可是清晨的球場真的很美,再有就是職業球員,當時他們穿的都是帶鐵釘的球鞋,這種鐵釘鞋走在路上,發出特有的嘎啦嘎啦聲,特別吸引我,”李揚回憶說。
當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是亞洲職業高爾夫巡回賽的一站,而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為中日合資,管理層中有日本人,所以比賽也邀請到一些日本選手參與?!捌鋵嵳麄€比賽給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反倒是這些來參賽的國際選手,特別是日本選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個日本選手穿著十分時尚,還有中國臺灣名將呂文德等等。中國內地的選手不多,除了張連偉、程軍,還有中山的肖成漢、上海的戚增發,以及年輕一代的梁文沖?!崩顡P說。
(1996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中國大陸球員)
可以想象工作是相當辛苦的,特別是對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而言,早上5點便要動身,而晚上5、6點才能回家?!暗俏覀冞€是很興奮的,特別是看到人家打球的感覺,特別想自己也要好好練球,爭取能盡快下場,”李揚說。
1997年,李揚實現了心中的愿望。她參加了河北涿州的全國青少年高爾夫比賽。她還記得當時打了100多桿,不過考慮到她球包之中只有5到7支球桿(學校無法給所有學生湊齊14支球桿),又是第一次參賽,這樣的比賽成績情有可原。
李揚身材嬌小,在練球后不久便被年少美教練建議不走職業道路,而她離開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之后,考上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貿英語專業。隨著1998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移師上海,這場賽事也漸漸淡出了她的視線,一直到2004年,賽事升級為歐巡賽,由于機緣巧合成為球評的李揚和央視制作團隊一起去了上海旭寶,又與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再續前緣。
李揚(左)采訪2015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冠軍吳阿順
那之后她解說了很多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包括2015年吳阿順在上海湯臣奪冠,2016年李昊桐在北京雁棲湖取勝,都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從2003年開始做高爾夫球評,到現在已經有18個年頭了??梢哉f國內所有最頂尖的比賽,我全部都參與過評論,包括去現場看場地,與球員溝通,對賽事還是了解一二的。”李揚說,“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是一個國家級別的公開賽,它能進入歐巡賽的體系中,對于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市場的開拓肯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歐巡賽球員們在國內高爾夫球場上比賽,也在國際上展現了中國高爾夫的風采。在賽事的整體運作方面,許多球員跟我聊到過,沃爾沃各個方面都做得很細致,對球員照顧得很周到,我相信未來它只會越辦越好,越辦越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