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羅珂
今年休賽期因右腳骨折接受手術的錫安,本賽季迄今尚未登場,日前鵜鶘官方宣布,錫安將接受右腳注射劑治療,這將有助于加速其康復過程,并預計在4-6個星期后復查。那也就意味著,錫安可能在2022年全明星周末前都無法復出。隨之而來的質疑就是:現在身材看上去已經走樣的錫安,屆時會不會變得更胖?
“他在球隊觀看錄像時都睡著了!”新奧爾良當地媒體的爆料,無疑是對錫安發福表達不滿,認為他要為鵜鶘本賽季表現欠佳負主要責任。錫安成為了聯盟體型管理失敗的典型代表。
球員超重怎么辦?處理方式各不同
為什么球員會體重暴增、身材走樣?是受傷無法訓練?藥物副作用?內分泌失調?暴飲暴食?還是單純的懶惰導致?
“你必須搞清楚球員的狀況,以及他們周圍發生了什么,然后再根據形勢進行布置調整。”某NBA球隊高層人士日前接受匿名采訪時坦言,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雖然艱難,但有些球員還是能夠溝通的。你可以進一步將相關計劃細化,并將其列入其未來的合同,用一些獎金條款激勵他,幫助他實現目標。重點是要弄明白,該球員在你的整體規劃里要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
對NBA球員體重或體脂率的要求,當然不會像健美運動員、頂級模特那樣苛刻,只要能夠保持正常競技水平,體重秤上的數字大些也沒問題。“如果一名球員能夠拖著230磅、240磅或者250磅的體重圓滿完成比賽任務,我才不在乎他的身材怎么樣呢。”另一位NBA球隊高層人士表示,“我并不關心另一個人的體重是多少,只要他能夠發揮出全部實力,完成屬于他的工作。可如果一個人體重突然增加了10磅,導致他在籃筐以上的終結能力降低,或者他平均每場比賽攻轉守時吃癟次數比上賽季多兩倍,那可就是問題了。”
情況嚴重的話,球隊高管可能會直接找球員談話。“這些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能夠使用所有情況的處理方式。”第三位接受采訪的NBA高層人士毫不客氣地說,“你不會有那樣一本球隊總經理工作手冊,上面寫著,‘隊里出了個超重球員,該怎么辦?’這取決于你和球員的私交怎么樣。但你肯定會讓他坐下來,和他好好聊聊。”
某NBA經紀人透露,如果自己旗下代理的NBA球員體重超過臨界值,己方和球隊方面的關系就會變得緊張。當然,某些性格溫和的總經理會比較委婉地表達出,球員需要通過改善飲食、加大訓練量等方式,減掉多余的脂肪,來換取更好的比賽狀態。
不過,這樣的信息并非只來自一處,訓練師、教練出于不同考慮,也會向球員和經紀人轉達類似信息,這會使得當事人有成為眾矢之的不安感。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情況,NBA球隊往往會指定一位和球員或經紀人關系最密切的人做傳聲筒——訓練師、助理教練或者老將球員。
某NBA高管認為,久經沙場的年長球員是最適合人選。“坐在替補席上的教練能做的就這么多,坐在辦公室里的我們能做的也就這么多。即便我們有做出某些決定的權利,但我們并沒有資格向對方說,‘嘿,我經歷過你所經歷的,我也做到過。’但球員有這個資格,比如一直保持著標準體型的球員。我會對他說,‘你能幫幫那家伙,教教他該怎么做嗎?’”
老將督導管用,與獎金掛鉤最有效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像熱火的功勛老臣哈斯勒姆,近20年來無論出場時間多還是少,始終保持著健碩的身材,他無疑是轉達球隊態度的最佳人選。但如果這支球隊沒有老將,或者年紀大的球員入隊不久尚無威信,管理層就會委托教練組成員做這件事。
“教練經常會和球員進行這類對話,告知對方,‘你需要保持體重,以便打出優異表現。’”某NBA高管說,“球員心知肚明,對自己最合適的體重是多少,球隊方面也存儲著這類數據,因為球員的體重是一直受到監控的。”
如果教練也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又或者管理層不希望讓球員受到太大壓力,就會讓訓練師代為轉達。“我從來都不會就此與球員直接對話,通常會讓球隊的球員表現主管去說。”另一位NBA高管說,“有時候總經理也會參與到對話中,但通常是球員表現主管負責,因為這本就屬于他的工作范疇。我們試圖直截了當解決問題,因為它本來就與我們無關,這么做是為了球員和他的職業生涯,雖然對我們也有幫助,但這是間接關系。”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讓球員保持良好體型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在合同里寫明附加條款:只要在參加季前訓練營時體重和體脂率達標,就可以額外拿到一筆獎金。
“我認為在有激勵條款的情況下,和球員溝通會更容易,雙方交談也就簡單許多。”某NBA經紀人坦言,職業球員也是人,也會有惰性,甚至在某些時候有自暴自棄的情緒。“如果沒有獎罰條款,對話勢必難以開展。反之你只需要改告訴他,‘看,這會影響到你的職業生涯,影響你的現在和未來利益,以及你所獲得的報酬。讓我們一起把麻煩解決,做好管理工作吧。’”
這位經紀人還講了個聽上去哭笑不得的故事,關于其代理球員和體重激勵條款的故事。“他每次都能拿到那筆獎金,確實對控制體重有幫助。而每次他達到體重目標后,我都會帶他去Philippe Chow(美國著名高級中餐館)美美吃一頓。”
有些NBA球隊會在休賽期組織的短期特訓時也設置相關獎金,這樣可以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避免球員、尤其是核心球員出工不出力。“通常情況下,球員應該養成保持體型的習慣。”某NBA高管說,“在那些開給年輕球員的合同里,不少球隊都會鼓勵對方養成好習慣。這也是為什么在如今的很多新秀合同里,你會看到關于休賽期和訓練的獎金條款,球員需要和球隊相關人員共同完成這些訓練項目才能拿到錢。這會讓球隊在休賽期也能有兩到四個星期的時間,幫助教導這些年輕球員,讓他們更加自律,科學訓練、控制飲食、保持睡眠。在金錢激勵下,球員們會服從管理。這段時間里,你可以讓老將和年輕球員們在一起,向后輩展示羽衣甘藍沙拉和高糖麥片之間到底有什么不同。”
管住自己的嘴,各隊紛紛請營養師
沒錯,想要保持體型甚至減重,除了邁開腿還要管住嘴。越來越多NBA球員和球隊聘請了專業營養師和廚師,為球員量身定做食譜,提供足夠支持其高強度訓練比賽的熱量,也避免吃進太多垃圾食品。還有些球隊會給薪水并不算高的球員提供福利,讓他們可以打包健康食品回家。
“如果我們發現隊里球員在吃垃圾食品,就會提醒他,‘你不能再這樣了。’”某NBA高層說,“我們會試著讓他留在球館里吃飯,還給他配備了一位營養師。雖然我們沒有配備廚師,但我們建議他可以自己考慮請一個。畢竟這是他應該負的責任,我們不能代做所有的工作。”
最難辦的,莫過于球員因為抑郁癥或者其他心理疾病,導致飲食無度,進而身材走形。
“我們曾經不止一次安排某球員去看心理醫生。”某NBA高層說,“在我們幾乎嘗試了全部方法后,看起來他已經沒事了,上場后也有不錯的表現。后來為了緩解工資壓力,我們將他交易走了,結果他沒法接受這個現實……”
在球迷看來,這些身價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NBA球員,沒有任何理由變成胖子。“拿錢不干活還有理了?”“帶薪減肥還不滿足?”但是,殘酷的職業體育確實會壓垮某些人。“球隊和球員的努力程度,如果人們深入了解后會感到驚訝的。”某NBA高管直言,“大眾會說,‘為什么錫安解決不了超重的問題?’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球員已經很努力了,幕后細節外人是不得而知的。有時候這確實難以解決,比如某些球員就是易胖體質,或者球員受傷導致抑郁,反正比我們想象的難得多……有一名球員飲食方面就是有問題,而且很明顯是由心理問題導致的。再加上基因問題,有些人保持體型的難度確實很大。所有喜歡吃的東西都不能吃,堅持下來可不容易。”
哈登和東契奇體型都偏胖,不過他們都是頂級巨星,各自的球隊很難在合同上用獎金來約束他們的體型,只能寄望于他們更職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