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柴夫
本月早些時候,馬刺名宿蒂姆·鄧肯做客The Ringer播客接受了采訪。自打退役,鄧肯繼續保持自己低調的作風。他曾短暫成為馬刺教練組成員,但眼下這位大個子還是卸任助教,享受著自己的退休生活。
球員時代的鄧肯無疑是成功的,大部分人相信他是NBA歷史第一大前鋒,那些耀眼的數據、榮譽,配上其謙遜低調的性格和一人一城的故事,都讓鄧肯成為了NBA歷史長河中璀璨的一筆。這位大個子性格沉穩平和,很少在場上發飆。你肯定記得鄧肯如何對加內特的垃圾話無動于衷,也對光頭裁判克勞福德吹鄧肯技犯的離奇一幕印象深刻。
不過退休后的鄧肯聊起當今的NBA比賽也毫不客氣,他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不喜歡當今聯盟的地方——裁判的吹罰尺度對低位球員來說并不公平。
“眼下的NBA比賽有不少讓我很喜歡和享受的部分,但與此同時也有我討厭的地方。”鄧肯說,“有時候我會討厭裁判的吹罰方式,他們的尺度對于低位球員不利,對手可以肆無忌憚地擊打和推搡內線背身的家伙。防守者被允許直接將內線球員推開,被允許擊打他們,被允許在他們出手跳投時和他們發生碰撞。但如果你改為面框進攻,然后在外線出手一記三分球并摔倒在地,他們立刻就會把嘴里的哨子吹響。”
和以往相比,如今的NBA聯盟顯然更加注重投射,更多的球隊也都圍繞著擁有遠投技術的外線球員建隊。在鄧肯看來,遠投的興起推動了整個潮流,但與此同時判罰也在朝外線球員傾斜,這也使得去低位背身做文章的球員更加劣勢。
“所以他們(裁判)更保護那些遠離籃筐的射手。”鄧肯說,“遠離籃筐的球員得到了更多照顧,而利用身體和對抗靠近籃筐的低位球員卻一再被忽略。”
在馬刺名宿看來,這樣的吹罰尺度也和聯盟發展相關。NBA本身就是一個產品,他們當然希望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近10年來,聯盟渴望通過高舉進攻大旗催生更多高分對決,從而提升比賽的觀賞性。2000年初的時候,防守是整個NBA的標簽,90分左右的比賽比比皆是。但眼下,場均得分最低的雷霆隊每晚也能拿到100.8分。
“這是一種奇怪的動態調整,我認為比賽變得節奏更快了。”鄧肯說,“如今NBA就是希望看到更多進攻,他們想擁有130、140分的比賽。他們不想再看原來那種肉搏戰了,不希望再有我們那種8、90分的防守大戰。他們想提速,想看到三分球互飚,想看雙方對著跑起來。”
事實上NBA聯盟已經開始注意到鄧肯所說的問題,這也是他們本賽季初調整吹罰細節的原因。今年外線球員通過非常規動作造犯規的舉動將無法得逞,結果是聯盟場均罰球數降到歷史新低,三分命中率也有明顯下降。雖然有些球迷已經在感慨“防守要回來了”,但經過了數年的進攻浪潮沖刷,僅僅是一方面的規則調整還不足以讓比賽變得均衡。
鄧肯提到的問題不斷在約基奇這樣的內線身上出現著,今日掘金前鋒阿隆·戈登還公開朝裁判喊話:“對手一直在拉扯、擠撞約基奇,但他沒法像其他人那樣得到哨子。那些別人都能得到的哨子,我希望約基奇也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