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1月27日,完成換帥的中國男足在世預賽12強賽B小組比賽中,客場0比2不敵日本男足。國足小組“爭三”可能也微乎其微。賽后,多位中國足壇業內人士對這場中日之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前國腳李毅賽后點評中,反復提及中日兩國的足球水平差距讓人難受。他表示,“這場中日之戰體現了中日兩隊真實的、全方位的差距。這樣的差距確實令人難受。中國足球想要發展,首先要讓我們本國聯賽好起來,讓本國足球通過聯賽有穩定的人才輸出。”
李毅同時表示,“我覺得國內89-91年齡段的球員基本上完成了他們在國字號的使命。中國足球未來是95后和00后的天下,希望接下來的12強賽,我們能夠多給年輕球員機會。本輪與日本隊的比賽,戴偉浚的表現就讓人眼前一亮,他在比賽中體現出來的素養和個人能力,值得我們國內球員學習。他的先前拿球能力,也是我們國內球員欠缺的。”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赧賽后表示,“這球,就不用再找哪個球員哪次失誤的具體責任了吧。一場比賽90分鐘,80分鐘讓人按自己半場摩擦,肉體、精神都快疲勞成狗。我看就差出幻覺了,這么個奔命法,腦子不短路、不蒙圈,那就不是人了。人家技術流一晃,咱們這兒都快成神經質了。每個環節都是差距,看看三哥(蒿俊閔)啟動被人斷那一下,真是讓人心酸啊。”
資深媒體人黃健翔在中日之戰后感嘆對中國足球未來的絕望。他表示,“輸給日本隊的不止是今天在東京的這些隊員和教練,就像當年甲午戰爭失敗的不僅僅是北洋水師:是中國足球徹底地輸了。最令人悲哀的是,明眼人都看得到,這只不過是未來二三十年里,甚至更長似乎看不到頭的,持續輸日本的足球歷史的,其中一頁而已。”
面對日本隊又一次的完敗,讓前國足翻譯謝強將矛頭直指領導層責任。他表示,“從98年2月贏日本到現在全場只能靠定位球射兩腳門;從李鐵保守著打到李霄鵬正常著打都是毫無機會。過去24年,日本足球巨大的進步把我們徹底比下去了。面對這條巨幅的下滑線,我罵不出教練和隊員。這是‘領導們’該承擔的責任。 ”
名嘴蘇東也提到了國內聯賽的衰頹,對國足的影響。他表示,“數據說明不了一切,幸虧如此否則更難看。不要談應該誰上,誰應該首發。全面落后被動,都難過半場,誰上都一樣。面對慘淡的現實吧,我們就這個水平。聯賽一地雞毛,國足一塌糊涂。 ”
資深足球評論員詹俊中日之戰后評論說,估計球迷朋友們看得也心涼了,討論人員使用、陣型安排似乎意義不大……盡管下半場的換人在糾錯,但漏洞太多補不過來。日本隊不僅進攻游刃有余,他們的逼搶也讓國足適應不了。沒有洛國富、艾克森與阿蘭一起在場上,咱們無法搭建一個控球的“平臺”來與對手抗衡,進攻數據這么蒼白就不奇怪了。爭取下一場對已經七戰全負的越南能努努力,爭口氣! 文/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