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馬上要迎來對比利亞雷亞爾的歐冠決戰,無論如何,尤文如此缺乏生氣的比賽狀態,謹小慎微的思路,確實很讓人搖頭,因為歐冠不比聯賽,聯賽尤文丟分太多,爛隊也多,即使上半程丟分太多,也有足夠時間彌補,所以如今阿萊格里不顧一切只求安全。但是歐冠卻需要一場爆發式的決戰,謹小慎微緩步推進,在技術嫻熟的西甲球隊面前,很難討得便宜。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卡佩羅的尤文歲月,卡佩羅的球風僵硬無趣,而且一到歐冠淘汰賽就抓瞎,即將面對黃潛的阿萊格里呢?他的球隊目前欲振乏力的樣子,跟卡佩羅那時也只有50米了。
阿萊格里一期的末段,以及本賽季,與卡佩羅一樣,都是極度保守,緩步推進,場面了無生趣。實際上,任何意大利教練,不論他出道時如何清新,到頭來一定會逐漸保守化,踢一段時間的丑陋足球。
即使是曼奇尼,他為意大利隊帶來的改革,以歐洲杯完滿結局,但世預賽的結果,證明他已經難以為繼,而且即使是歐洲杯,最后兩場對西班牙、英格蘭,意大利無力再出擊,最后還是靠壓箱底的大招——玄冥二老領銜死守,拖到點球再靠唐納魯馬。
但阿萊格里的歐冠表現,總體壓倒卡佩羅毫無懸念,盡管卡佩羅早年也曾奪過冠軍杯,但彼時他手握世界第一陣容,米蘭實力凌駕世界,不像阿萊格里,兩進歐冠決賽,都是尤文并非一流陣容,而且淘汰賽連戰皇馬巴薩,每次均有亮點,不像卡佩羅淘汰賽一片昏暗。
為什么?因為盡管球風理念相近,阿萊格里與卡佩羅,實際上兩個時代的人。
卡佩羅處于歐冠大擴軍的年代,新舊交替,歐冠獎金及比賽負荷暴漲,誰先適應時代,誰就搶先成為頂流。而歐冠超重負荷,逼得教練圈接受部分新觀念,比如輪換,合理調配球隊資源,把全隊力量全部用上,讓每個球員都發揮作用,才是生存之道。
卡佩羅頑固地活在舊時代,他在米蘭當年,意甲聯賽以及歐冠負荷都小于千禧后,養成了他一套陣容打天下的習慣,并且認定球隊的節奏不宜輕動,拒絕在時代變幻時主動適應。
因此卡佩羅后來執教,形成規律性的現象:杯賽(意大利杯、國王杯)早早放棄,從一開始全力領跑聯賽,陣容固定,球隊比賽節奏恒定,這樣一來,球隊往往競技高潮出現在上半程,聯賽盡量領跑,一到下半程,尤其歐冠淘汰賽,便疲態畢露,打不出爆發式的狀態。
因此,卡佩羅的聯賽冠軍越堆越多,杯賽沒有一個,歐冠淘汰賽習慣性疲軟——米蘭一期后,卡佩羅終身未過任何歐戰八強!
阿萊格里與其他意大利同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在輪換上的膽量——出戰桑普,收起了弗拉霍維奇,這是他的常規操作,對比小因扎吉,國際米蘭在利物浦前,全主力打墊底的薩勒尼塔納,但接下來對利物浦,就只好收起哲科,在需要換人時,只能上科雷亞、達米安、丹布羅西奧、加利亞爾迪尼、貝西諾這些平時很少用的替補,主力打保級,副選替補歐冠,給人以倒錯之感。
阿萊格里敢于在歐冠大戰前輪換,而卡佩羅會在歐冠前決戰阿森納前,全主力死拼一個特雷維索,然后只得到一個0比0。
此外,雖然也保守丑陋,但阿萊格里明顯接受了近代傳控的觀念,以控代守,不像卡佩羅完全放棄控球,一味龜縮打鐵,等待反擊機會。
這就是為什么阿萊格里的歐冠成績優于同行,而且,他還能“百忙之中”,連意大利杯這種雞肋湯渣都打包,因為他能開動全隊踢全賽季,別人都是在“指揮、執教”,而他更像是在“運營”。
不管對黃潛戰果如何,以目前尤文一團漿糊的經營,暴增的傷病,球迷自以為高人一籌的實力,能從賽季初十八層地獄,到如今雙線推進,前四穩固有望,只有阿萊格里才做得到了,而尤文向來的俱樂部哲學,“勝利不是用重要來形容,而是用唯一”,沒有比阿萊格里更適合尤文的勝負師。
無論如何,說一千道一萬,最終對比利亞雷亞爾的決戰,將決定阿萊格里本賽季是否成功的風評。可以想象,一旦阿萊格里的尤文被淘汰,薩基的徒子徒孫,包括阿達尼這些小蝦米之流,一定會跳出來扮先知:看!我說丑陋足球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