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茅為安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一位四屆F1世界冠軍、偉大的賽車人物、優秀的家庭男、圍場內敢作敢言的楷模。在大獎賽賽場上奮戰了16年后,如今他已經決定去探索不同的“賽道”。
在F1比賽了16年,而且大多數時候都處在聚光燈下,讓賽道上的維特爾幾乎被全方位無死角地透視。事實上,他也從不掩飾自己,哪怕是那些并不完美卻人性的時刻。例如,2010年他與韋伯在土耳其的隊友相撞;2013年他在馬來西亞違抗紅牛的指令,搶走了本該是韋伯F1生涯的最后一場勝利;2017年他在阿塞拜疆的安全車時期用賽車頂撞漢密爾頓;2019年他在加拿大賽后,對于國際汽聯處罰自己不滿,直接兌換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停車指示牌。
然而,脫下頭盔的維特爾、消失在公眾視線之后的維特爾,卻是神秘莫測的。只是后來多年來的線索、一點一滴地拼湊出了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原來,對歷史故事興趣濃厚的他,崇尚現代主義的家居風格;他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交道,但常年來拒絕使用社交媒體(直到最近開設了一個賬號并公布了退役決定);他駕駛著世界上最快最復雜的賽車,日常更喜歡人力的自行車或者徒步;他熱愛并且投身的事業需要大量的燃油消耗(無論賽車本身還是坐飛機旅行),因而受到環境人士的抨擊,但他近年來??愈加關注氣候問題,并且公開呼吁采取行動。
人們發現兩年以來,維特爾越來越多地關注環境問題,而且默默地參與一些公益項目??梢岳斫獾氖牵沁@一新的“興趣”,讓他對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參與F1的疑問越來越大,包括今年年初沙特阿美石油成為阿斯頓·馬丁的冠名贊助商(這家石油企業被指留下了地球人最多的碳足跡。這不可避免地讓維特爾被貼上了“虛偽”的標簽,哪怕他所面臨的是所有關心環境人士的終極矛盾(因為作為出生在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經濟體系里,為了生存就必然與該體系發生交集。這導致所有建議擺脫化石燃料經濟的人,都會被指虛偽,但以此為借口袖手旁觀僅僅對改善地球環境毫無幫助)。
于是,維特爾決定至少他能貢獻一份力量。他時常在比賽結束后義務加入看臺清理,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他捐助蜜蜂養殖項目,以及其他一些可能還未被公開的公益事業。而且,他承認不在乎被別人視為虛偽,而且他的這份擔憂也是他考慮退役決定時的因素。
“我不介意別人說我是偽君子,因為我知道自己,不需要別人提醒我。我環顧四周,在這方面整個房間都是虛偽的人。但這并不是說你有多虛偽,或者你不虛偽,更多的是我覺得你能做多少。但把這個作為(退役)借口是不公平的,也不應該是這樣重大決定背后的動力。我一生都在賽車,它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是我生活的中心。也許比較好的是隨著事情的發展和意識的增加進行總結,就像我已經做的那樣。“
“我的孩子們每天都在長大,我的家庭每天在成長,還有我想花時間去做的其他興趣和其他事情。這些事情是否讓我滿足?我不知道,時間會給出答案。當你決定朝不同的方向走時,你不一定知道角落后面有什么在等你。但我非常好奇,想知道接下來是什么,而不是留在這里。”
種種跡象讓F1業內很多人預感到維特爾會宣布退役,但真的發生時,他們仍感慨萬千。漢密爾頓幾乎第一時間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寫下一段很長的致敬。他提到維特爾讓這項運動變得比他初來時更好,也以倆人曾經在賽道上的對決為榮,并且希望今后能保持朋友關系,并且在賽道之外一起做其他事情。
阿隆索作為賽道上最年長的車手,曾經兩次在世界冠軍大戰中敗給維特爾,懷念倆人以及漢密爾頓一起爭奪的時光。而勒克萊爾作為維特爾在法拉利的最后一位搭檔,透露了當他在法國大獎賽失誤退賽后,收到了德國人的鼓勵短信。
在某種程度上,幸虧那個年代沒有奈飛的《極速求生》紀錄片(因為斷章取義、過度渲染而遭到車手不滿),使得維特爾F1生涯里最精彩的故事本真地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