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如皋報道 在第五屆MLily夢百合杯預選賽首輪比賽中,有一盤棋下到晚7點35分才結(jié)束,從中午12點30分開賽,這盤棋下了7個多小時。兩位棋手王子昂四段和楊皓哲初段在1分鐘一步的讀秒聲中下了3個多小時。
讀秒制源自于日本,意即在保留用時耗盡后,還有一個緩沖空間,棋手在每分鐘內(nèi)落子即可。類似趙治勛九段這樣的長考派,幾乎每盤棋都要在讀秒聲中度過。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讀秒制最大的弊端在于,一盤棋幾乎可以無限地下下去,名為1分鐘的時間限制,但只要在1分鐘內(nèi)落子,就是下到晚12點都不是沒有可能。可現(xiàn)場那么多的媒體以及工作人員,僅僅為了等這盤棋的結(jié)果,所有工作都無從推進。如果是每輪抽簽決定對陣,那其他棋手都還得等這盤棋出結(jié)果,否則抽簽無法進行。
一盤棋,兩個人,因為時間的不可控,讓其他所有人都“陪下”,這是不是浪費其他人的時間資源?還有耽誤了電視新聞等媒體的及時報道。遇到現(xiàn)場直播解說,簡直就是災難。
王子昂和楊皓哲顯然都是道場職業(yè)化訓練出來的棋手,每手棋都在讀至7、8時抓子,讀至9時才落子,尤其是小小石佛般的楊皓哲,即便是打吃,他也要等到59秒時才落子,似乎很享受讀秒,邊上圍觀者都不禁替他著急。
偏偏這盤棋形勢一直極其細微,雙方最后在一路上打劫,楊皓哲仰仗劫材優(yōu)勢硬是不粘劫,逼得王子昂不斷自補,終局結(jié)果,楊皓哲以3/4子之優(yōu)險勝。晚7點35分棋下完時,在場所有人如釋重負,終于可以出成績以及安排翌日的比賽臺簽。至于用餐與否,則根本顧不上。
職業(yè)棋手的專注、頑強、冷靜等職業(yè)素養(yǎng)令人欽佩,但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如果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工作,那是否該考慮一下,這個賽制是否需要調(diào)整?
時間有成本,如何防止一盤棋因為1分鐘讀秒而無限進行下去,延時罰點和加時制是可行性選擇。應氏規(guī)則一個核心是“延時罰點”,規(guī)定用時用完了,就要拿“點(目)”來買時間,最初是2點換35分鐘,可以延時三次,后來應明皓董事長覺得還是太便宜,改為2點換20分鐘,而且僅限兩次機會。
韓國圍棋聯(lián)賽2023年開始取消讀秒,實行加時制,保留用時耗盡后,開始每手棋加20秒。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時間變得值錢。類似李欽誠九段這樣的快刀,每手棋花費不了20秒的話,那用時就會越下越多,相反,慢郎中似的棋手則很吃力。
不管是延時罰點還是加時制,比賽用時整體可控,這是控制時間成本的剛需。而延續(xù)多年的讀秒制對于參賽者本人可能是時間價值的最大化,卻無限增加了其他人的時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