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米蘭 0比1 佛羅倫薩(戰報)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小五發自梅阿查球場
不出意外,在國際米蘭輸給佛羅倫薩的賽后,盧卡庫再次成為球迷圈嘲笑的對象,尤其是對既沒有看過比利時又沒有看過國米比賽的球迷來說,這個黑胖子只不過為熱鬧的比賽日平添了一些笑料。然而這一次,筆者想為盧卡庫說幾句話,他不該為失利承認所有責任,也不該無端成為眾矢之的。
本賽季國際米蘭有個獨特的現象,曾經所向披靡的進攻組合勞塔羅和盧卡庫,經過了卡塔爾世界杯后突然變成了一對搞笑搭檔,前者國家隊低迷俱樂部強勢,后者受制于身體狀態兩頭不討好,但就在最近的國家隊比賽日,盧卡庫隨比利時突然打開了進球賬戶,2場比賽打進4球,對瑞典更是在伊布的眼皮底下上演了帽子戲法。難道國米雙前鋒只能顧一頭?很多球迷帶著這樣的心態看了國米同佛羅倫薩的比賽,最后得出結論:盧卡庫果然還是不行。
其實比起勞塔羅的起伏,盧卡庫的跌宕要好解釋得多,戰術上的差異更具決定性。如果是賽季初的那個盧卡庫三過球門而不入,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因為他的確狀態不行,但從國家隊比賽開始到本場比賽,可以明顯感覺到盧卡庫的狀態有很大的提升,對陣佛羅倫薩的開場,更反襯了對瑞典的帽子戲法并非偶然,但小因扎吉的戰術安排將盧卡庫再次按在了恥辱柱上。
很簡單,跟在國家隊相比,盧卡庫在國米、至少在本場比賽中,承擔了太多進攻責任,整個上半場,幾乎每一次進攻都是通過盧卡庫完成的,國米根本沒有認真嘗試在中場完成過渡,更多時候都是直接長傳找盧卡庫,簡單粗暴。正好趕上佛羅倫薩主帥伊塔利諾整活,排出了一套奇陣,由守轉攻時專門盯防盧卡庫的中衛伊戈爾還要頂到后腰的位置參與策應,防守中換防也變得非常吃力,結果就是傳球失誤頻頻,不斷被國米打到身后。
因此上半場的盧卡庫看上去是無所不能的,能斜插、能扛人、能做球,給佛羅倫薩后防造成的殺傷極大,第17分鐘腳后跟直塞鄧弗里斯極富想象力,此時的盧卡庫和國家隊2場4球的盧卡庫沒有兩樣。但問題出在射門上,只差1個進球就足以宣告國王歸來。事實上小因扎吉錯判了盧卡庫的狀態,現在的他還沒有達到“爆趟”的水準上,盧卡庫體力有限,如果讓他做球做終結,現在的他可以做得很好,但加上縱向沖擊則完全超出了盧卡庫的極限。
長時間多次頻繁的沖刺耗費了盧卡庫太多體力,小因扎吉的戰術過分依靠盧卡庫一個人的發揮,最終榨干了他的精力,導致在門前處理上動作變形。一個細節,在上半場臨近結束前,現場看盧卡庫已經開始散步了,而且在后場的隊友又一次嘗試開大腳時,盧卡庫趕緊抬手指向他人,顯得非常力不從心,這非常不符合盧卡庫的平常習慣,小魔獸過去對要球非常積極,基本上是來者不拒。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盧卡庫在國家隊則有很多隊友為他分擔壓力,當然,這就涉及到陣容實力問題了,是除了戰術安排之外的第二大原因。以本場拿到大量威脅球機會的鄧弗里斯來說,但凡他處理球精細一點,佛羅倫薩上半場早就被打穿了。對位可以比較下盧卡庫的比利時隊友呂克巴基奧,同樣是在右路為盧卡庫做球,這位效力柏林赫塔的24歲邊路球員有球能力要強出太多,對瑞典的比賽中他可以踩單車,可以穿襠過人,可以內切或下底傳中,手段異常豐富,讓盧卡庫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可以專注在臨門一腳上,最終成就了他的帽子戲法。
不過話說回來,盧卡庫在下半場的一次空門打偏還是有些離譜了,按照本場他得到的機會,本應該再次上演帽子戲法,只可惜最后的結果是國米一球未進,盧卡庫在愚人節這天給所有國米球迷開了一個玩笑。盧卡庫并非實力欠奉,只是要用好他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