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斯蒂芬肯定有能力打球,這毫無疑問,我們看到了他的技術。但我們這里沒有他的位置,他太瘦小了,在場上會被撞得七扭八歪。他的體型不足以打NCAA一級聯盟強校的比賽。”
這番話出自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主教練之口,他正在對老庫里婉言相拒。考慮到斯蒂芬·庫里的爸媽都曾是弗吉尼亞理工的明星運動員,這樣的拒絕足以證明庫里當時有多么不被看好,他連當關系戶都顯得“太差了”。
北京時間7月21日,關于庫里的紀錄片《斯蒂芬·庫里:不容小覷》正式上線。在擬定這部紀錄片的核心主題時,庫里向導演皮特·尼克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是如何一路走到今天的?”
看過這部影片,你會發現它始終在試著回答這一問題。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打正規籃球比賽的時候,環顧四周,我沒有別人高、沒有他們強壯。我是一個身材瘦小的孩子,無論在什么級別的比賽里打球,我都要努力想辦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庫里在紀錄片里說道,“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同。當時的一切引導著我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而我知道自己至少可以投籃。”
庫里的父親戴爾·庫里就曾是NBA賽場的投手,他在這方面指導起兒子游刃有余,斯蒂芬也一點一點展現出了自己在籃球方面的天賦。夏洛特基督教高中的主帥肖恩·布朗注意到了庫里從高一到高二的進步,他說道:“看看他的投籃和腳步,看看他創造機會的方式。這孩子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藝術,他擁有成為最佳的那種動力。”
但如果成功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就好了。在大學擇校時,不僅弗吉尼亞理工拒絕庫里,所有NCAA一級聯盟的籃球強校都沒有給庫里提供獎學金。就連以慧眼識人著稱的老K教練也錯過了庫里,他承認自己擔心這名后衛的身高,并把庫里在戴維森學院的經歷稱為大學籃球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戴維森學院是夏洛特郊外的一所小型文科院校,當他們從《夏洛特觀察家報》上得知庫里這個名字后,球隊主帥鮑勃·麥基洛普和助教馬特·馬特尼驅車前往夏洛特基督教學校,只為觀看庫里的比賽。
“我們看了他的比賽,喜歡他的比賽,這很有趣。因為他打鐵、出現失誤、打得糟糕,但卻從未停止競爭。”麥基洛普回憶,“等到下一個機會出現時,他打出了很棒的一球。他在情緒方面足夠堅韌,這是很罕見的。”
在庫里家,麥基洛普花了幾分鐘就完成了對這名后衛的招募。麥基洛普說:“當時我的腎上腺素飆升,感覺就像是挖到了一個搶手貨。沒人知道這家伙會有多出色,他非常適合我們。”
的確,庫里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麥基洛普知道如何挖掘他的潛力。
“別擔心教練,我們會幫你把他喂壯的。”庫里的媽媽索尼婭說。
“沒關系,現在這樣就好,我們要的就是這樣的他。”麥基洛普回應道。
作為一名身高1.88米的得分后衛,庫里的投籃就像他的身材一樣被低估。選秀網站NBAdraft.net針對庫里的選秀報告如此寫道:“爆發力和運動能力遠低于NBA標準,1.88米的身高在得分后衛里顯得過于矮小。...會過于依賴投籃和倉促出手。不喜歡防守球員給他太多對抗。由于身材和對抗有限,不是出色的籃下終結者。他的上肢需要增加肌肉,但看上去很難掛肉,可能會一直很瘦弱。”
這份報告正應了那句老話:不要以貌取人。
庫里在NBA賽場取得了無數輝煌成就,但他希望這部紀錄片能更多聚焦在自己效力戴維森學院的那三年。“在那里所學到的一切,以及我們在NCAA錦標賽里的那些表現,幫助我培養了一種被低估的心態。這是我DNA的一部分,讓我真正學會了如何應對比賽,如何在這個世界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庫里說道。
導演尼克斯表示,“被低估”這個紀錄片主題很早便浮出水面,這也是庫里品牌理念的一部分。
當被問到有多少年輕人因為無法通過所謂的考察而遭到埋沒時,庫里說:“你說到點子上了,這就是我們嘗試去講述和改變的部分,不僅僅是籃球領域。我試圖找到那些被低估的男孩或女孩,當然也包括男人或女人,為他們創造一個機會去展示自己。我曾經擁有并抓住了這樣的機會,這是關于我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的部分。”
尼克斯提到,他和庫里一致認為這部紀錄片不該僅僅被設計成名人簡介或普通的體育電影,因為“被低估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們在職業生涯里都有過被忽視、被低估、被誤解的經歷,無論是來自于身邊的同學、工作中的老板、還是投資方。”尼克斯說,“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當你提到那些能夠克服這種困難的人時,總會好奇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記得曾經聽人說過,任何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曾在父母之外遇到過觸動自己人生的人,那個人可以是老師、朋友或者叔叔。我們知道,這部影片的部分內容就是揭秘這位小個子球員如何超越限制。”
庫里說他曾經一度抵觸和對抗被低估的形象,但最終決定選擇接受,這也是為什么他在戴維森學院的綽號是“娃娃臉刺客”。
“如果你能轉變思路,那種被低估的心態、矮小的身材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變成榮譽勛章。”庫里說,“你會覺得,如果我能以這種方式生存,那我可以和其他人一樣好,哪怕我看上去和他們不一樣。所以你要接受它,并試著拿球說話。對我來說這一直是我的快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