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國足同日雙線出擊,國家隊戰平馬來西亞,國奧險勝印度,當然是又被臭罵一頓,與此同時日本熱身賽4比1大勝德國,同樣當然又是引發一陣唏噓,國人對日本足球的羨慕,對中國足球的怒氣,同時夾雜在一起,這已經是中國足球圈的固定保留節目之一。
正常來說,世預賽、奧預賽,以中國足球的水平是肯定沒戲的,能打到亞洲最后的決賽圈,國足進入最后階段12強賽,國奧進入U23亞洲杯,完全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成績。
而且,別說眼下中國足協高層被一勺燴,通通進去吃牢飯,國足無論實力還是備戰都是史上最羸弱無望的狀態,就是在不短的未來時期內,中國足球依然會是目前這樣不死不活,對越南、馬來西亞、印度這個級別的對手非常吃力,輸也不是什么意外。
并且,由于青少年力量薄弱,選材面極窄,各級國青國少,在亞青賽、亞少賽上最多挺到淘汰賽,國家隊只會越來越弱,然后每次大賽輸掉,都會讓人再炒一遍“14億人怎么找不出11個踢球的”這種冷飯。
兩年前,筆者曾上書過“中國足球絕不能走西方之路”系列,多年從事足球媒體工作,在比較了各國國情體制后,筆者的結論是,西方那種大規模金字塔、大量塔基青少年拱起少數塔尖職業球員的體制,并不符合中國國情,而且從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角度看,中國既無可能、更無必要走這條路。
90年代初,我國進行職業化改革,足球圈人士誤信西方那一套,以為職業化一抓就靈,結果30多年來,中國足球大踏步后退。足球媒體從業者憂思之余,紛紛開出藥方——職業化市場化導致青訓荒蕪,因此重建中國足球,必須狠抓青訓,讓大量青少年都來踢球,從中發掘天才苗子,總之,先普及再提高。
這既是我國足球媒體從業者多半認定的正確道路,也是國際足聯專家多次對中國的建議。
著名解說張路說過:中國并不是沒有梅西,只是此刻他正在課堂里刷題。
縱觀世界各足球強國,都是這種路線,大量青少年從事足球運動,層層篩選,幾十萬、上百萬練不上去的“普通人”被淘汰,最后留存的精英成為職業球員。一個塔尖職業球員的身下,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因為天賦、傷病、機遇在競爭篩選中的被淘汰者。
日本足球的騰飛,也是因為這條路線,日本大量青少年在中學時代就投身足球,有各種完善的比賽機制,從中發掘苗子,大量人才送往歐洲聯賽,最后留存下來的球員,在殘酷的競爭篩選中個人能力水平已完全達到歐洲標準。出戰德國的日本隊,五大聯賽球員俯首皆是,而且不乏頂級豪門立足者,無論是腳下還是對抗,德國球員根本沒什么優勢,踢不過日本變得“順理成章”。
為什么日本可以這樣走,而我們沒有必要這樣走?
很簡單,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日本大勝德國的同時,國內最振奮人心的消息是,華為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同日,推出自主研發最新款手機。如此打臉,堪比2011年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同日,中國首飛殲20,因為蓋茨曾經聲稱,中國在2020年前不可能有五代隱形戰斗機。蓋茨在個人回憶錄中承認,這是他生平的最大羞辱。
這標志著長達三年多的芯片戰爭,中方在決定性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盡管美國霸權依舊,中美之間依然充滿火藥味,但是徹底粉碎美國對中國卡脖子,已經為期不遠了。自主芯片的突破,自主光刻機隨即趕上,同時意味著未來二三十年,在芯片的帶動下,更多國貨,包括物聯網、汽車、家電、住宅,將掀起空前的智能化大潮,中國新的經濟發動機,已然隆隆開動。
奧巴馬曾經毫無顧忌地公開說過,不能讓中國人過上“我們的生活”,除了西方骨子里對中國人的固有歧視,美國人血脈中的霸權思維,他清楚知道,西方人的生活,對物質的奢靡消耗,意味著對地球資源的無度需索透支,然而時至今日,中國人早就在生活便利、安定方面遠拋西方,全民享受國家大發展的益處,徹底拋離奧巴馬自以為的生活水準,指日可待,奧巴馬所謂的那種生活,我們根本看不上!
這樣的歷史性契機,需要幾十萬、上百萬頂尖的精英科學家和優秀技術人才,去登月,征服火星,率先搞出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室溫超導,開發更多高端芯片、數控機床、工業軟件,造出更多航母、戰機、導彈、衛星。
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我們根本用不著幾十萬上百萬踢不成職業足球被淘汰下來的球員。
正如張路所說,中國梅西此刻正在課堂里刷題,這才應該是中國下一代青少年未來人生的主戰場,學好數理化,成為國家需要的尖端人才,把握歷史契機,不負這個時代。
至于中國足球,根本沒那么重要,50年不進世界杯也沒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