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報道
國足2比1戰勝印尼隊之后,某球迷論壇一條高贊的評論是:“國足真是這樣,每當你對他快放棄的時候,他總能帶給你驚喜?!?/p>
國足不被看好,通常只有一個原因,那就國足太菜,當然是國足的錯。但是,這次國足主場迎戰印尼隊賽前被各種低估,卻真不是國足的錯。實在是輿論對這支印尼隊看得過高,導致大家過于悲觀。
中印之戰開賽前12小時左右,記者在社交賬號上發布了這樣一段文字:“昨天看了部分印尼隊上一場的比賽,印尼隊踢巴林這場(比賽)在防守三區犯規7次,這實在太多了。第一個失球就是在進攻轉換時印尼9號在后場拉人犯規導致給巴林直接任意球機會。中國隊只要踢出前兩場比賽前45分鐘的侵略性,最好的結果是上半場能多抓住機會進兩個……”
其實,記者這段文字中所說的“上半場能多抓住機會進兩個”,其中的“兩個”只是虛詞,意思是希望中國隊上半場能夠抓機會多進幾個。記者并沒有預判上半場中國隊能夠進兩個。但是比賽的走勢的確基本符合記者預期,那就是中國隊要想贏得這場比賽,必須在上半場多進幾個,記者也相信這是很有可能的。那么,這一判斷的背后邏輯是什么呢?
首先,印尼隊的實力遠遠不如中國隊之前遇到的日本、沙特與澳大利亞隊,中國隊有實力與之一戰。
賽前,大家關注的焦點是,印尼隊的身價如何高,他們有多少球員在歐洲效力。的確,這支印尼隊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東南亞球隊。前三場比賽,他們的犯規次數均超過了三個對手,說明印尼隊員踢得非常有侵略性。
記者在本專欄18強賽的系列觀察中,已經不止一次在實戰中,以日本隊為例,解釋過這樣一個觀點:主動的而沒有吃牌風險的犯規,在現代足球中的重要性。記者甚至在許多實戰分析中,將球隊的犯規次數作為一個衡量球隊是否有侵略性的指標。
前三場比賽印尼隊雖然采取了低位防守,但是他們在對抗中非常有侵略性,犯規次數也均超過前三個對手。但是,記者查看印尼隊客場與巴林隊的比賽時,卻發現這場比賽印尼隊在本方后場的犯規次數多達7次,這一數據遠遠高于該隊前兩場時的比賽。這說明,印尼隊客場與巴林隊的比賽是非常被動的。印尼踢得如此狼狽,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巴林隊同樣很崇尚身體對抗,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原本陌生的印尼隊越來越被對手熟悉,戰術更有針對性,印尼隊承受的防守壓力也越來越大。
18強賽以來,日本隊雖然每一場比賽的犯規次數都多于對手,但是四輪之后,該隊在本方防守三區的犯規次數仍然為“0”。日本隊可以游刃有余地選擇在什么地方主動犯規,印尼隊卻不得不在后場頻繁犯規,這就是印尼隊與亞洲頂級球隊的巨大差距。印尼對陣巴林時后場7次犯規次數,目前在本小組也是極為罕見的。印尼隊能夠創下如此難看的數據,其實力在本小組就高不到哪去,盡管這支球隊最近在亞洲范圍內人氣極高。
其次,中國隊連續與韓國、日本、沙特、澳大利亞等亞洲一流球隊交手,除了與日本隊的比賽之外,中國隊都是輸在下半場,上半場都逼平了強大的對手。這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中國隊其實是有實力在上半場與這些亞洲一流球隊一戰的。但是,與這些亞洲一流球隊比賽中,中國隊的侵略性踢法雖然可以彌補技術的不足,可惜卻無法貫穿整場比賽。反觀印尼隊雖然客場踢巴林隊很被動,但是畢竟他們的主力球員很多在歐洲效力,他們的侵略性踢法完全可能持續時間比我們更長。所以,記者判斷中國隊如果踢出之前與沙特、澳大利亞隊的上半場的侵略性,面對實力比沙特、澳大利亞明顯更弱的印尼隊,中國隊是有機會在上半場進球的。而且考慮到中國隊員到了下半場對抗能力會迅速下降,要想贏下這場比賽,中國隊必須在上半場抓住機會多進幾個球才保險。事實上,本場比賽中國隊上半場攻入進攻三區有30次,下半場僅為16次。中國隊要不是上半場抓住機會進了兩個,的確是很難贏得比賽的。
可見,其實只要仔細查看印尼隊客場比巴林隊的比賽,賽前得出以上結論是不難的。
好在,盡管賽前外界對中國隊看得過低,把對手看得過高,但是伊萬科維奇團隊還是很清醒的。中國隊此戰采用更具攻擊性的4321陣型,有利于集中精力決戰上半場。伊萬科維奇上一次采用這一擅長的攻擊性陣型,還是在主場與泰國隊的比賽。顯然,伊萬科維奇還是很清楚印尼隊的真實實力的。
顯然,國足這次賽前被外界嚴重低估,錯不在國足。當然,國足此戰的4321陣型在中路滲透球的傳遞上,還有很多問題,這一陣型的進攻效率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我們切不可因為“意外”贏了印尼,就開始盲目樂觀。中國隊要想保持競爭第四名的懸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場比賽都要知己知彼。國足過去每逢大賽,因為對對手不了解,導致因盲目樂觀,或者妄自菲薄丟失了很多分數,這個教訓一定要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