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別回頭!千萬別回頭!
說完三后衛,接茬說拉什福德。前文已經闡明英媒質疑阿莫林的邏輯,無非是“你現在焦頭爛額,不如召回拉什福德,唱一出將相和?”這讓我想起《追捕》那句臺詞:“杜丘,你看,多么藍的天!走過去,別回頭。不要朝兩邊看!你會融化在那藍天里……”。賽前媒體發現,被雪藏兩個多星期的拉什福德,又在大名單里啦!是阿莫林屈服于壓力的暗示?還是僅僅因為兩名絕對主力停賽,不得已找人填坑?
阿莫林最不能做的,就是向壓力屈膝低頭,無論成績還是輿論。一旦屈服,永無寧日。他屈服的絕不是區區一介莽夫,而是他背后的利益集團。最終,阿莫林沒讓拉什福德上場,無論他多想扭轉敗局。
媒體拷問:還不召回拉什福德?答曰:我只考慮全隊,你們只說拉什福德。這句話,既不高聲,也不變色,濃縮了阿莫林對困境的思考和應對。他既未允諾拉什福德回歸,也沒把門關死。拉什福德要回頭,必須在我的條件下回頭——這就是阿莫林的底線。說“我要離開曼聯,去別處接受挑戰”的是拉什福德,那么,收回這句話,承認自己考慮欠妥,并積極投身訓練和比賽,也得是拉什福德。
阿莫林并不想無緣無故搞死拉什福德,無冤無仇,何必呢?雪藏的理由很簡單:訓練、衣著和待人接物,不符合我的要求。這里的“我”,既是阿莫林,也是曼聯。為什么加納喬待遇不一樣?疑罪從無,協同不究。他的問題,又是一個值得長篇大論的話題。按下不表。
英媒不傻,他們是壞。如果普通球迷看出來拉什福德資質一般,上限不高,那么隨便一個跟隊記者,有幾百場現場觀賽的經歷,毫不費力就明白球迷說什么。大小英媒涉及拉什福德的文章下面,會有無數球迷,不必是曼聯球迷,留言說拉什福德真沒有吹得那么高。自媒體播客中,部分名宿(比如利物浦名宿索內斯)對拉什福德,以及過去十幾年在曼聯進進出出的所謂球星,評價直言不諱。
問題來了:既然大家觀察對象固定,且觀察場合和時長相當,為什么球迷和媒體的聲音截然相反?為什么媒體永遠只說拉什福德“不開心”,“心里有疙瘩”,“不享受踢球”,“浪費天賦”,卻從未見誰直言拉什福德就是一混子?
拉什福德和阿莫林的矛盾,絕非個人恩怨,而是后者試圖改變俱樂部文化,觸及某些勢力的利益而引發的殊死斗爭。媒體從來爭食人血饅頭,哪里會濟困扶危?用不上拉什福德,絕不會為他發聲。問題又來了:為什么要為拉什福德發聲?還是抱團發聲?將帥對峙發展到這一步,拉什福德不占理。無論媒體怎么為他說話,都承認:他大概率回不去了。本來外界并不知道德比一役,阿莫林以什么理由將拉什福德和加納喬從大名單剔除。德比打完,阿莫林告之:訓練不達標,衣著違和,人際互動欠妥。你不問,阿莫林斷無不打自招之理,媒體哪里可能不問?大白話就是:拉什福德訓練懶散,敷衍阿莫林的要求,比如跑動,拼搶和傳球。
歐聯杯上,阿馬德沒有及時傳霍伊倫,后者當場甩臉子。冰山一角,你可以想象平時訓練,霍伊倫能不能得到隊友支援?為什么上賽季好不容易進個球,激動得要哭。衣著呢?曼聯的贊助商,和拉什福德代言的牌子,是業界對頭。拉什福德當然知道什么能穿,什么不該穿。他不在乎,肆無忌憚。
當然,他不只是穿競品有悖職業要求,你搜搜拉什福德的社媒,就知道他的品位有多花哨。他要不是穿去卡靈頓訓練,阿莫林不可能知道他這么胡鬧,也未必管得著。進了俱樂部的圍墻,尤其是曼聯,吃喝拉撒都有一定之規。今天你藐視俱樂部的(商業)規矩,明天就能罔顧教練的指令。這些事情看似無傷大雅,但積沙成塔,一旦縱容就無法收拾。滕哈赫便是前車之鑒。
最讓阿莫林不能忍的,是“互動”。這不是要求拉什福德時時當社牛,而是討厭他的太子范兒,高不可攀的曼聯頭牌,“人人為我,我使人人”。阿莫林的打法里,一如現在很多職業教練的理想,不存在誰不可替代,大家為一個目標,像機器一樣精密運轉,誰出格誰該殺。拉什福德還有更出格的。新帥上任,他卻和卡塞米羅見縫插針去美國“散心”。加里·內維爾特別在專訪阿莫林時,提到拉什福德這一行為。發現自己“無端”沒進大名單,拉什福德又立刻在一場公益活動中“邂逅”英媒圈子里的馬德興,服務過多家大報的亨利·溫特,一個言無不盡,一個洗耳恭聽。溫特把專訪發上社媒,知情人都說溫特是拉什福德“哥們兒”,怎么這么巧,你一有事,溫特就及時出現啦?
有必要說說拉什福德如何成為媒體寵兒。他在2016年春一戰成名,立刻被捧為曼聯未來之星,還沒多少表現,就被召入國家隊踢歐洲杯。那時魯尼都還沒退役!但媒體已經視拉什福德為其衣缽傳人,流量俱樂部的流量明星!大有可為。馬夏爾先他加盟,與有榮焉,雙雙成為曼聯門面,導流對象。
拉什福德的星途并不順暢,天賦和魯尼有云泥之別。受捧,一是年輕,二是屬性:黑人,學徒,前鋒,單親家庭,能有的增益項全部拉滿。穆里尼奧上任,拉什福德立刻失寵,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心態。穆里尼奧看不上他,但還沒到罵他“帶著我的腦子上場”的地步。曼聯管理層搞足球不行,玩流量非常在行。他們給穆里尼奧配了個博格巴,一看增益項,和拉什福德一樣,能力還更強。
于是,曼聯隊內出現兩派,本土一派,外援一派。穆里尼奧下課,拉什福德死灰復燃。索爾斯克亞的打法和穆沒有區別,區別是更加冒險,正合拉什福德的胃口。奧萊知道高層的意思,拉什福德和博格巴都不得罪,直到博格巴和經紀人拉胖公然挑釁(是不是和現在很像?),奧萊不得已提前簽下布魯諾,挽救賽季,挽救自己。
代價?范德貝克場場撿垃圾,馬夏爾天天唱《竇娥冤》,阿馬德來去匆匆,不帶走一片云彩。正當拉什福德(還有格林伍德)準備沖擊新高峰,C羅回來了。拉什福德再次失寵,不僅是競技上失寵。疫情期間,拉什福德演了一出向政府討說法,為孩子討飯票的好戲。媒體發現:喲!這孩子還有這覺悟!來來來,歡迎加入政治正確大家庭。
這可比只會踢球和理發的博格巴強多了。從此,拉什福德多了一個媒體無法割舍的引流技能。格林伍德偏偏此時和女友玩出了花,陷入拳師們布下的天羅地網,出走曼聯,一去不回頭。C羅倦鳥知歸,讓拉什福德重回冷宮。經歷了又一個不開心的賽季后,滕哈赫來了。輸了頭兩場,滕哈赫轉向,擺大巴自救。拉什福德第二次死灰復燃。
這一次他正經成了救星,表現達到出道以來的頂峰。他滿以為這回曼聯的未來都在自己腳下,不料滕哈赫竟想重拾賈府套路,還提拔了加納喬,踢自己的專屬位置!那拉什福德干嘛?踢箭頭,和對方中衛拼刺刀!開玩笑!這是拉什福德從未想過,而且尤其憎惡的玩法。于是,我們看到拉什福德立刻狀態跳崖,又回到“心里有疙瘩”的黛玉模式。
如果加納喬爭氣,拉什福德不至于放肆擺爛。哪知道加納喬沒多久就暴露出南郭小生的嘴臉,滕哈赫改弦更張,益發激怒拉什福德。玩走了滕哈赫,他發現阿莫林竟比滕哈赫走得更遠,沒拿自己當回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拉什福德不能再忍,公開發出“此處不留爺”的最后通牒,決心和阿莫林魚死網破。
曼聯球員在球場上呆若木雞的表現,可謂新舊兩股勢力斗爭的折射。他們不知道該聽誰的,跟誰走。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擺爛,教練一定比拉什福德走得早。還想在曼聯混,那就不能和拉什福德翻臉。阿莫林能不知道這個劇情?看明白了劇本,誰還指望這兩人言歸于好,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