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同里報道 本屆“同里杯”天元戰決戰令上海棋界的感覺別有一番,他們提及最多的是,天元戰20多年了,也該出一位上海本土棋手當冠軍了。
天元戰由滬上新民晚報聯合中國圍棋協會創辦,前十屆比賽,僅有上海籍棋手錢宇平九段挑戰過,2比2不敵劉小光九段。1997年上海籍棋手常昊九段在決賽中3比1勝馬曉春九段,成為第一個榮膺天元頭銜的上海本土棋手。
但在2002年常昊失去天元頭銜后,之后23年時間里,居然再無一位上海籍棋手成為“天元”,這已成了上海棋界的一大遺憾。
不僅如此,自常昊九段于2009年奪得春蘭杯冠軍后,直至2024年為止,上海本土再未培養出一位世界冠軍。曾獲LG杯和應氏杯冠軍的江維杰九段、范廷鈺九段出生于上海,但當時的上海棋院迫于各種限制,未能吸納他們入隊,“放飛”他們至外地,至今都未能代表上海出戰各項賽事。
王星昊的橫空出世令上海棋界為之一振,在他學棋、長棋的關鍵年齡段,杭州棋院幾乎成了學棋孩子的不二之選,拒絕“杭棋”,如同拒絕職業棋手生涯。然而,王星昊大部分時間待在上海學弈,在胡煜清、劉軼一還有其他前輩的精心培育下,走出了一條與同齡孩子不盡相同的道路。
王星昊身上,承載了上海棋界無數的關注與照應,說他是棋界的“上海之子”,不會有任何異議。不久前他在奪取首屆北海新繹杯世界冠軍后感言“感恩這一路遇到的很多貴人”,所言亦恰如其分。
上海圍棋土壤在國內最為深厚,擁有段位最高的職業棋手。最早由陳祖德、吳淞笙牽頭,他們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九段;之后是華以剛、曹志林、邱鑫、華偉榮、曹大元、楊暉、華學明、芮乃偉、錢宇平、邵煒剛、常昊、劉世振…在首屆圍甲聯賽誕生前,上海參加全國圍棋團體賽得分兩支隊,人數之多,陣容之強,不難想象。常昊九段回顧,那時候的國家圍棋隊,通用語言不是普通話,而是上海話;不懂上海話的話,研究復盤都難以加入。
圍甲聯賽是專業圍棋與職業圍棋的一大分水嶺,盡管上海隊依托老底子還是奪得了2004年、2005年和2007年三屆聯賽冠軍,但不變的陣容、斷檔的后患終于釀就惡果,淪落到降級厄運。若非之后政策終于得以調整,著手引進后備人才,上海隊依然走不出保級、降級的泥沼。
上海棋界的底蘊實在太深厚,短短幾年上海職業棋界即恢復生機。而且,上海棋界有著一種培養子弟兵的執念,在杭州棋院一度壟斷棋界人才儲備庫的大勢下,上海棋界還是堅持用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了“海派”王星昊和唐嘉雯,他們極可能是中國圍棋未來的男女領軍人物。
為王星昊、唐嘉雯他們解除職業上的后顧之憂固然是最給力的支持,但上海棋界對他們的呵護、照應還是無處不在,已然成勢。當王星昊、唐嘉雯分別參加南洋杯、北海新繹杯、吳清源杯決賽時,上海各大媒體開足馬力,全程直播他們的比賽,甚至還有頒獎儀式;當王星昊奪得天元戰挑戰權時,上海棋界并不掩飾對王星昊的聲援支持。
從這個角度而言,王星昊、唐嘉雯作為上海圍棋的后繼者,得到這么多前輩貴人的傾心支持,他們也沒有辜負大家,很溫馨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