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發自烏魯木齊
再一次見到林丹,依然是標志性矯健的身姿、黝黑的面龐和炯炯的目光,完全看不出剛剛經歷了從西班牙到北京再到烏魯木齊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甚至不需要倒時差,林丹就一頭鉆進健身房里,這是他多年來一直保持的習慣,也是他想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出席5月7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2025伊力王酒·林丹杯羽毛球公開賽的賽事發布會:“今年林丹杯再度起航,首站烏魯木齊可得一炮打響了!”
林丹出席林丹杯賽事發布會
林丹杯的初衷:搭建年輕人的舞臺
超級丹、雙圈大滿貫、20個世界冠軍……加載在林丹名字前的形容有很多,而這一次,他希望林丹兩個字的前綴是“林丹杯發起者創辦人”。
作為世界羽壇現象級的存在,林丹退役后一直致力于羽毛球項目的推廣,他創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比賽,為更多羽毛球愛好者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希望通過林丹杯讓更多有羽毛球夢想的年輕人得到機會,讓更多人真正喜歡、了解、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p>
自2023年以來,林丹杯已經走過湖南郴州、廣東深圳、浙江新昌、中國澳門四座城市,累計吸引超5000名國內外選手參加角逐,其中包括孫完虎、杜鵬宇等8位世界冠軍、26位現世界排名前100選手。短短兩年,林丹杯已逐步成為國內外羽毛球界的重要賽事之一。
2025年林丹杯重裝亮相,首站比賽將于六月在烏魯木齊打響,隨后也將在陜西西安、湖南郴州、山西晉城、中國澳門、浙江新昌等城市舉辦,形成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中各個區域的辦賽布局,不僅如此,賽事也正式被列入中國羽毛球協會全民健身積分賽系列。
林丹在賽事發布會上介紹林丹杯全年舉辦城市
實際上現在林林總總的業余羽毛球賽事有很多,涵蓋了青少年組、男子單打組、混合團體組的三大組別設置一直是林丹杯區別于其他賽事的特色之一。其中青少年組分類詳細,五個年齡段從七歲到十五歲一應俱全,林丹說,詳細分組就是避免七歲的孩子一上來打十歲的孩子,很快就輸了,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男子單打組也是林丹特別看重的:“我自己男單出身,所以特別關注年輕男單選手的表現?!钡拇_如此,在以往林丹杯的現場,當青少年組和混合團體組比賽時,坐在看臺上的林丹尚且能夠和身旁的朋友嘉賓一邊看球一邊討論,但到了男單比賽,他立馬正襟危坐,2023新昌站比賽時,有記者提出采訪邀約,他也客氣地表示:“等我看完這兩場男單比賽吧?!?/p>
而男單組和混合團體組不限年齡、不限國籍,所有熱愛羽毛球的高水平運動員、草根選手、職業選手、現役選手、退役名將,都有機會站上同一片賽場上。曾經的韓國一哥孫完虎就曾參加比賽:“我以為林丹杯,就是來和林丹一起打一個表演賽,沒想到是真刀真槍和各級選手比啊,我也沒想到中國業余選手居然水平這么高,太厲害了。”
羽毛球世界冠軍、韓國選手孫完虎在林丹杯的賽場上
林丹杯的誘惑:高額獎金+成名通道
無論是上層建筑里世界羽聯的職業巡回賽,還是業余賽事中的各類比賽,獎金總是吸引運動員參賽的一大因素。2025林丹杯首站烏魯木齊站的賽事總獎金84萬元,為歷站林丹杯賽事之最,其中男子單打冠軍獎金高達20萬元,混合團體冠軍達15萬元。
不過,林丹杯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不同于常規賽事只獎勵冠亞季軍前三名,林丹杯男子單打組獎勵至前32名,第9-32名的選手也能收獲每人5000元的獎金,混合團體組是第5-8名也能收獲15000元的獎金。
這樣的獎金設置也是希望有更多高水平選手減少顧慮,積極參賽。因為能夠拿到前三名的高額獎金自然收獲滿滿,但成績就算不突出也有5000元獎金入賬,這就覆蓋了選手前往比賽地交通住宿的花銷,可以說不用自己掏一分錢,就能見到林丹,就能和各地高手切磋技藝,以球會友。
其實對于很多球員來說,獎金倒是其次,有這樣一個比賽機會展現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球員在打完林丹杯特別是取得好成績之后,個人知名度隨即有所提升,像前中國國家隊男單選手趙俊鵬在2024年林丹杯新昌站問鼎男單桂冠后,“身價”就水漲船高了不少。
而對于原本就默默無聞的草根球員更是這樣,通過林丹杯的比賽,打出了成績、打出了名堂、打出了更好的未來,盧迦彧就是其中的代表。在5月7日舉行的林丹杯烏魯木齊站發布會上,這位來自中南大學的大三學生就從林丹手中領取了“逐夢新銳獎”。
林丹為盧迦彧頒發“逐夢新銳獎”證書
盧迦彧在2024年澳門林丹杯羽毛球公開賽上獲得男單組季軍,登上領獎臺
從2023年第一屆郴州到2025年第一站烏魯木齊,盧迦彧一直在突破自我,從林丹手中接過獲獎證書后,他說:“這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比賽,不僅世界冠軍可以參加,我們業余選手也可以,只要有能力有夢想,就可以在林丹杯實現,所以我六月份在烏魯木齊就是想拿冠軍?!甭牭侥贻p人這樣的豪言壯志,林丹帶頭為他鼓掌。
林丹杯的宗旨:以運動員為本
黎江文是從第一站林丹杯就跟著賽事一站一站走下來的官方攝影師,他還記得2023年郴州站的情景:“當時第一站林丹杯,參賽運動員說實話水平也不是特別高,我拍起來覺得挺困難的,因為要拍到一個好的動作挺不好找角度的。”
但如今,這樣的困難壓根不存在了:“現在的林丹杯,我拍起來直接按快門,賽場燈光環境越來越專業,選手們水平越來越高,每一張拍得都挺滿意,我的工作真是隨著林丹杯的發展越來越輕松了?!?/p>
黎江文(左一)與林丹合照
這么多站林丹杯拍下來,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在澳門的比賽:“我印象中澳門辦了很多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很少,但我沒想到林丹和林丹杯在澳門也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他們的紀念品柜臺擠滿了人,我得爬上桌子站上去俯拍,才能拍到大家搶購紀念品的全景,即便是一個咱們司空見慣加油的那種充氣棒和折扇,他們都是供不應求啊?!?/p>
拍攝過很多項目的比賽,黎江文認為林丹杯最打動他的是以運動員為本的宗旨:“去年在新昌,參賽人員很多,我本身需要拍一些宣傳照,但丹哥特別叮囑,咱們不用搞高大上的東西,首先要保證運動員,每個運動員都有一張獨屬于自己的比賽照片。”
提及“以運動員為本”的宗旨,林丹表示:“我是運動員出身,運動員是賽事主體和根本,我現在從運動員變成了服務者,我就想真正服務好這些熱愛羽毛球的選手,讓他們來到林丹杯,真正受到尊重和關注,得到提高和快樂,收獲自信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