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溥
這場意大利杯決賽前,普遍認為,原先帥位基本不保的孔塞桑,如能拿下這個杯,興許還為自己下賽季繼續執教米蘭,爭取到點“寬大處理”。但是米蘭沒有,基本宣告老孔噶了,半途救火,徹底失敗。
當然,老孔也不是完全沒用,至少上來就拿了個超級杯,但一者超級杯就是個點綴,二來老孔剛上任,新開茅坑三天香,球員還沒反感,等時間一長,球員發現這廝也不過如此,技戰術也沒啥東西,只不過脾氣還賊“鐵血”,也就不把他放眼里了。老孔這樣的“鐵血”教練那還能忍?于是出現足壇罕見一幕,剛上任的新教練跟資深老球員動口又動手,大伙心里都清楚,這廝肯定兔子尾巴長不了。
意大利杯決賽是帶著這種心氣的,米蘭也沒什么好的手段,就是兩邊肉搏,進攻靠硬突,或長距離慢悠悠高吊進去硬沖。進入尾聲,球員體力所剩無幾,實在沒辦法了,博洛尼亞憋著一口氣,看到奪杯曙光,反而比米蘭有拼勁,于是出現球迷搖頭的一幕:落后的米蘭沒辦法前進,只得后場倒來倒去,博洛尼亞球員一逼搶,回傳了事。
花了一整個賽季,米蘭終于意識到,之前嫌棄那位拿了意甲冠軍、進了歐冠前四、年年確保前四的教練太過老土,缺乏技戰術,尤其德比被連殺不能忍,于是開了平民憤,這下老臉被抽得噼啪作響。
恍惚中,米蘭好像某隊的影子,去年他們好不容易拿了意大利杯,但是嫌不符價值觀,沒有技戰術,把年年常保前四的教練開了,然后今年屁滾尿流得一塌糊涂。
而且,那隊跟米蘭一樣,今年也受不了新帥,重新找救火,結果上來救火的家伙,跟老孔差不多,指揮基本靠吼,拿分基本靠茍,好像,救不救火一個熊樣。
歸根結底,除了活得不耐煩了,趕走馬爾蒂尼、皮奧利沒苦硬吃之外,米蘭與隔壁鄰居最大的分別,在于球隊的流動性。國際米蘭礙于財力,對主力球星當賣則賣,完全務實理性,不去管虛空的“球迷感情”。球隊第一射手伊卡爾迪,與球隊有了裂痕,立刻拋售;換取盧卡庫,盧卡庫有了高出價,立即折現;零身價的奧納納大放異彩,但一有出價同樣立即高位套現,換取資金引進更多球員,時刻讓球隊成為一潭“活水”。
反觀米蘭,就是過于自珍,舍不得放盤,結果球星成球霸,尾大不掉,嚴重拖累制約戰斗力。
其實大伙都知道,就是萊昂與特奧。
米蘭本可以,也早就該,在這兩位身價最高點時,至少放盤一位,換取流動資金去引進更多實力型球員。但是舍不得,畢竟是米蘭重新崛起的兩大最有價值功臣,球迷有感情,球隊視之為支柱,怕抽了影響實力。而兩位久而久之,也就滋生了驕嬌二氣,教練動不得了。
最鮮明的一幕就是賽季第3輪對拉齊奧,二霸替補上場,心生不滿,在補水時間游離全隊之外,以露骨的肢體語言,展示與主帥的裂痕。
這個圈子里,實際私下破臉時,好歹還講個貌合神離,貌總得假裝合一合,總要假裝一下團結。二霸倒好,裝都懶得裝了。
如果米蘭真的有心支持新帥,那就應該力挺豐塞卡,不惜代價重罰二霸——不用擔心身價的下跌,球星再有價,他情緒不對踢不出來也是個廢,何況比起球星,球隊戰斗力高于一切。
但是米蘭沒有,舍不得球星,所以注定了米蘭賽季會撲,二霸不解決,來年還會撲。
此外,在趕走馬爾蒂尼后,米蘭管理層失去了獨立自主的硬氣,過于向大牌經紀人傾斜——就是門德斯。在引進孔塞桑之后,米蘭又幫門德斯處理了門老手頭的冗余庫存費利克斯,可事實證明,昔日吹出來的天才在肥皂泡破滅后,已經根本沒多少真實能力剩下了,可老孔跟老門總是穿一條褲子的,米蘭既然為門老消化了費利克斯,老孔總得接著用,哪怕水貨根本不經檢驗,也照顧到底,老孔自身都泥菩薩過江,如何不加劇拖累米蘭?
米蘭目前的隊情,與某隊一樣,二霸之下,大量頻繁進出的球員,這些球員說不上星光有多亮,但也不見得差到哪里去,有合適的環境,平心靜氣下來,仍然能發揮水平。這就需要一位務實,能理解球員,熟悉意甲行情,確保下限的教練。
這樣的教練,務實低調,熟悉意甲,會與球員溝通打交道,確保前四,弄不好還撈個意大利杯冠軍......好像,也不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