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報道
中超第13輪山東泰山客場挑戰上海海港的比賽81分鐘時,劉洋在禁區內犯規,送給海港隊一個點球,導致球隊晚節不保,因此被海港隊將比分扳平。賽后,劉洋成為一些泰山球迷的聲討對象。其實,本賽季以來,泰山隊面對中超五強級別的對手時,沒有一次能夠通過主動的深度防守陣型確保不丟球。這顯然與球隊的整體防守有關,不是某一個球員的能力問題導致的。
根據Sofascore提供的球員平均站位圖,泰山隊本賽季迄今為止,一共有超過兩個場次的比賽采取了深度的防守,分別為主場0比3負于成都蓉城隊的上半場,客場1比6輸給北京國安隊之戰被罰下兩人以后,以及本輪與海港隊的比賽。
與之前兩次只是在比賽中階段性地采取深度防守不同,這次客場與海港隊的這場比賽,泰山隊自始至終都采取了深度防守,而海港隊則全場“壓著踢”(見圖一至圖四)。
圖一:海港隊1比1泰山隊,海港隊首發陣容的平均站位圖。
圖二:海港隊1比1泰山隊,泰山隊首發陣容的平均站位圖。
圖三:海港隊1比1泰山隊,海港隊替補隊員上場后的平均站位圖。
圖四:海港隊1比1泰山隊,泰山隊替補隊員上場后的平均站位圖。
本輪海港與泰山之戰,也是本賽季中超五強球隊之間首回合交手的最后一場。至此泰山隊對陣其余四強的首回合四場比賽,盡管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采取了深度防守,但是卻在深度防守階段丟了8個球(分別為主場與蓉城上半場,客場與國安的37分鐘以后,以及客場與海港隊的比賽),只打進了1個球。如果說泰山隊客場對陣國安的37分鐘后,因為兩人被罰下此后的深度防守沒有防住國安的進攻還情有可原的話,對陣蓉城與海港隊的一場半的時間內采取深度防守,得失球比僅為1比3,這足以說明泰山隊本賽季的防守問題實在太大,面對強隊就算主動采取深度防守也守不住。
作為中超五強的球隊,想守卻守不住,會大大削弱其聯賽的競爭力。迄今為止,泰山隊在五強中的進球數與國安相等,并列第三,進攻端還是有競爭力的。但是丟球數多達23個,不僅在五強中丟球最多,而且比很多中下游球隊的丟球都要多。即便扣除客場與國安的比賽被罰下兩人后所丟的5球,泰山隊迄今的丟球數也是五強中最多。
顯然,泰山隊的防守是五強中最弱的,那么問題出在哪呢?
除了攻強守弱的人員配置之外,泰山隊防守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問題就是防守紀律不佳,比如轉換時球隊沒有堅持16米原則。
所謂16米原則,就是防守轉換時防守隊員不要輕易退回罰球區,需要在防線與門將之間留出16米的安全空間。這個原則,中國足協前技術總監克瑞斯曾經在《2020賽季中超聯賽技術報告》中專門提出來。他針對當時中超球隊的防守問題,結合曼城與熱刺的比賽解釋了所謂16米原則(見圖5)。
圖五:曼城隊員(淺藍色上衣)在防守轉換時,有7名球員退防回到后場,同時熱刺有5名球員攻到了前場。
克瑞斯注意到,曼城球員此時并沒有輕易退回到罰球區,并在罰球區前通過2防1用身體擋住了試圖進入罰球區的熱刺球員,成功地阻擋了熱刺隊的這次快速進攻轉換。
克瑞斯通過這個案例中,強調了在防守轉換時的一個重要的比賽原則:不要輕易回到罰球區。這就是防守的紀律,也就是所謂的16米原則。
克瑞斯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的中超聯賽很多球隊沒有遵守這個防守紀律。如今看來,五年前中超球隊的這一防守問題,至少在目前這支泰山隊身上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泰山隊盡管全場采取了深度防守,看似在后場投入了足夠的兵力來防守,但因為防守轉換時并沒有堅持16米原則,導致了比賽81分鐘時,李新翔左路傳中給蒯紀聞后,蒯紀聞可以輕松地突破進入泰山隊的罰球區,并制造了點球。值得一提的是,李新翔傳中時,泰山隊有7名球員退回到了后場,海港隊則有5名球員攻到了前場,這個攻防場景與圖五中克瑞斯所展示的曼城與熱刺的攻防場景極為相似。不同的是,泰山隊有3名球員輕易地退回到了本方罰球區,使得罰球區前出現了大片的防守空檔,蒯紀聞得以輕松地接傳中球后突破進罰球區。(見圖六)
圖六:泰山隊防守轉換時沒有堅持16米原則,輕易退防到本方罰球區,給了蒯紀聞接傳中球后輕易進入罰球區的機會。
雖然劉洋的犯規導致了泰山隊送點,但是通過圖五與圖六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泰山隊的這次送點,根源是沒有遵守16米原則。否則,他們完全有機會在罰球區外擋住蒯紀聞的帶球突破。
泰山隊需要在接下來的訓練與比賽中,抓好防守基本功,否則以目前的防守紀律,很可能成為中超五強中最先掉隊的。
本篇為“中超五強爭冠基因系列”第三篇,下一篇將聚焦北京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