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法自行車賽的爬坡路段早已成為自行車運動的傳奇。數十年來,這些高山賽道上演了無數經典時刻,勝負往往在此一舉。從巍峨的阿爾卑斯山口到起伏的緩坡,每一處爬坡都被賦予代表難度的等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而其中最艱難的路段則被列為Hors Catégorie(HC)級——字面意思為超出等級的極限挑戰。
對于志在奪取“爬坡王”桂冠的車手來說,這些山路就是他們的獵場。每處爬坡都經過等級劃分,為爭奪圓點衫的車手提供積分,率先通過四級爬坡僅得1分,但若能在HC級山頂拔得頭籌,則將豪取20分——如果該爬坡路段又恰好是賽段終點,積分更將翻倍。
相傳,環法爬坡等級最初是用雪鐵龍2CV汽車的檔位來判定的——能掛幾檔開上去,爬坡就屬于幾級。但賽事總監蒂埃里·古維努對此斷然否認,稱這只是無稽之談。作為環法路線規劃的總設計師,他對爬坡等級的劃分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
“這種說法大概是記者們某晚喝高后的杜撰吧!”古維努對Rouleur坦言,“自行車圈里類似這種被添油加醋的傳聞太多了。或許其中也藏著一星半點的真相,但我可不信這套說法。”
環法爬坡分級的計算公式
在評定爬坡等級時,古維努和他在環法主辦方A.S.O.的團隊采用了一個簡單數學公式。“對于不太知名的爬坡路段,我們通常會用距離乘以平均坡度的平方來計算,得出的數值就是我們評判難度的依據。”
以阿爾普迪埃為例,這座擁有21個發夾彎的高山,全長13.8公里,平均坡度為8.1%。計算公式為:難度系數=距離(km)×平均坡度(%)²,即13.8 × (8.1 × 8.1)= 905,最終得分則為905分。
古維努團隊通過研究發現,以下分數區間與沿用多年的爬坡等級完美對應:
古維努解釋道:“大約15年前,我將這個公式這個是應用到環法賽事中,重新核驗了所有爬坡路段。結果發現,多年來既定的等級劃分基本符合這個計算框架。雖然存在個別例外,但整體上都非常吻合。”
當遇到新的爬坡路段時,古維努會與幾位前職業車手親自實地考察。2019年團隊前往阿爾卑斯山脈評估新鋪設的洛茲山口時便是如此,這個爬坡點在次年首次亮相環法賽場。
“當我們乘車勘察洛茲山口時,立即意識到眼前的路段非同尋常。”古維努回憶道。運用他的公式計算后,這個爬坡點獲得了驚人的1300分——是HC級標準的兩倍多。
如今,洛茲山口已與波特山口、旺圖山、馬德萊涅山口和貝耶高原齊名,成為職業車壇最難征服的高山賽段之一。
其他考量因素
不過,爬坡分級并非僅靠數學公式就能決定。對于那些不像高山峻嶺那樣界限分明的坡道,古維努和他的團隊還會綜合考慮諸多其他因素。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坡道在賽段中的位置安排。古維努表示:“坡道距離終點線越近,被提升等級的可能性就越大。不過,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在知名的大坡道上,主要還是針對那些不太出名的小坡道。”
歷史因素同樣至關重要。古維努坦言,這正是爬坡分級中“主觀考量”的關鍵所在:“那些見證過經典對決、誕生過傳奇時刻的爬坡路段,自然會獲得更高的評級。”
標志性的的加利比耶峰就是這樣一個爬坡點。這座自1911年就入選環法賽事的標志性爬坡點,擁有南北兩條線路,并于2022年環法中同時被納入賽段:第11賽段,車手們挑戰了難度更大的南線(從瓦盧瓦爾出發);而在下一賽段則從布里昂松騎行較為平緩的北線。
根據ASO的公式計算,南線得分843分,北線598分(距離HC級標準僅差2分)。但考慮到加利比耶與環法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深厚淵源,以及其高達2642米的驚人海拔,這一傳奇爬坡點的南北雙線都被賦予了HC級別的評級。
對于那些較小的山麓坡道,組委會同樣會仔細斟酌。“我們有時會將一些實際難度未達標的爬坡評為四級,2022年丹麥賽段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2022年環法從斯堪的納維亞平原啟程,在進入法國前,車手們先后通過了六個四級爬坡點。雖然這些短坡按照ASO的評分公式幾乎達不到定級標準,但古維努解釋稱,如此設定是為了在賽事初期就激發圓點衫的爭奪戰。
顯然,即便有了計算公式作為依據,環法在爬坡分級時仍保留著傳統的經驗智慧。古維努強調:“我們不會機械地套用分級標準,數學計算更多是起到驗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