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薛珺鐸
洛克菲勒中心是紐約最享有盛譽、占地面積最大的建筑群,19棟摩天大樓底部互通,自建成后睥睨整個曼哈頓行政區已經近百年。身處高達260米的主樓頂部,代表決賽球隊一道出鏡的,是眼下足壇最杰出的攻擊手奧斯曼·登貝萊;相比一眼眺望不到盡頭的紐約城,形態復雜多變、被因凡蒂諾稱作“兼具尊貴與永恒氣質”的世俱杯獎杯近在咫尺,與自己并肩。
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科爾·帕爾默的腦子里會想些什么?
坦白講,在場外,帕爾默是個活得有點單純、甚至太簡單的人。他很難對一些同自己并不掛鉤的知識提起興趣。這點或許能從與登貝萊拍攝的系列照里窺見一二。單人像中,幾乎鎖定金球獎的法國人姿態相當松弛,相比之下帕爾默的肢體動作與表情……似乎都有些冷淡。
因此,讓他對洛克菲勒中心的來歷娓娓道來,恐怕有些困難。建筑群投入使用的3年前,身為家族創始人的老約翰·洛克菲勒就已經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幾乎壟斷了美國的石油產業,并且一手創建了名校芝加哥大學。
可按照同輩企業家的描述,他遠非最健談的那個,只是生意場中永遠嚴格系統化,理性不帶感情地處理問題的習慣,讓很多同行都自愧不如。“嚴肅沉穩,內斂謹慎”,是他被冠以最多的形容詞。
說回足球。有別于加拉格爾、科爾威爾這類自幼便找到信仰的“藍血人”,帕爾默興許對球隊的過往歷史也沒法娓娓道來。向他問起巴黎與切爾西的首次交鋒,他大概率既不清楚3:0的賽果,也不知曉在21年前的那場比賽,同樣有一位身披10號、名為科爾的天才出現在了首發陣容中。
上述人物、事件中的特質,在今晚結合成了美妙的輪回。宏觀上,藍軍再次用一場三球大勝摧毀了巴黎——即便同樣處于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藍軍擁躉的心緒也會因如今兩隊地位的微妙變化而大不相同。帕爾默當記首功:沒有他冷靜到令人發指的表演,藍軍絕無可能在僅僅數十秒的進攻回合中,就鎖定了這項于所有人而言無比重要的冠軍。
這種在決賽中“只手遮天”的既視感,藍軍球迷也早在2個月前,面對貝蒂斯時就有所體驗。的確,早年采訪中,帕爾默坦言“相比較助攻更愛進球”,但在球隊需要的情況下,他總會用最直接、合適的數據貢獻幫助到球隊。
毋庸置疑的是,帕爾默藍軍生涯的第二季,就是在堪比過山車的不斷起伏中度過的。聯賽開局階段數據井噴時收獲的贊譽有多發自肺腑,圣誕快車后長達近3個月球荒期間遭受的謾罵就有多刺耳。歐協杯決賽所扭轉的風評,其實在步入世俱杯征程后,也一度遭遇過麻煩。
帕爾默披上球隊的新10號,在俱樂部上下看來是眾望所歸,但輿論場上,其實不乏對他穩定性的質疑;而隨后他的直來直往,稱“并未同穆德里克就更換號碼的事宜有過交流”,則被部分好事者批評缺乏尊重。與維尼修斯、姆巴佩等成名已久的巨星共同登上頂級制作的體育廣告片,又是否有沽名釣譽之嫌?帕爾默的冷淡,反而助長了各類負面聲音。
實際上,藍軍新10號并非是對這類爭端鈍感力太強,聯賽面對利物浦破荒取勝后,他就罕見地在鏡頭前爆了粗口;世俱杯對壘帕爾梅拉斯,通過招牌的左腳兜射開胡,他同樣在賽后用“和教練共同設定的特訓發揮成效”,來旁敲側擊地回應批評。
這似乎成了一個慣常的程序:帕爾默習慣于利用大場面下的超常發揮,作為抒發情緒的豁口,言辭并不總是激烈,表現自會發言。但恐怕不會有人料想到,他居然能將一場在賽前看來一邊倒的決賽,轉化成他的秀場。
尤其是當開場第8分鐘,他將若昂·佩德羅無私且精妙的腳后跟回做射失時,絕大部分觀眾幾乎都認為,藍軍已經將開場極端壓迫下得到的好運消耗殆盡。確實如此,8分鐘后,克瓦拉茨赫利亞抓住了小查洛巴為數不多的破綻,將皮球送向后點,一向不怵單刀的杜埃卻選擇了橫傳,幾乎是從中線飛奔回防的庫庫雷利亞將皮球截斷,雙方的命運因而徹底改變。
熟悉的禁區弧頂,古斯托射門未果后的橫傳相當倉促,馬爾基尼奧斯的封堵也已經到位。但就像加盟首季無數次做到的那樣,帕爾默以一個并不規范的兜射,在人堆中尋覓到了唯一的通行線路,終點是:球門底角。身高近2米、以門線技術見長的多納魯馬,在這記射門面前的撲救動作顯得有點滑稽,只能目送球隊淘汰賽首粒丟球的誕生。
意大利門將的噩夢還在繼續。藍軍又一次利用長傳直接略過了巴黎引以為傲的中場群,卸下皮球后,藍軍10號閑庭信步地向腹地突進,旋即祭出又一粒角度與位置,都和首粒進球相差無量的破門。
帶球過程中,整條巴黎防線陷入到了先前卡拉格所形容的“怪誕的,仿佛被拉入異空間”的情況。那也是帕爾默“寒王”稱號走紅的時段,與cold相似的名字發音只是靈感來源,彼時,防守隊員們總像是因為他釋放的寒氣,而不得不慢下半拍,在本應做出防守決策時變得手足無措。如今,這種瞬間又變得稀松平常起來。
以往風頭正勁時,他總是會以大巧不工,卻充斥著各種巧思的方式打破質疑。不失手的點球、遠射頻出、絕平與絕殺,公眾認為他匱乏什么,他便會在隨后比賽中展現這類技巧。或許是面對狼隊的助攻帽子戲法太簡易、和紐卡斯爾交鋒,為內托送出的驚天直塞又太久遠,在狀態欠奉時不大強烈的配合意愿,再度開始讓球迷們產生他不具備創造力的錯覺。
今晚為佩德羅獻上的妙到毫巔,不大需要作任何調整的助攻,大抵標志著他的復蘇。轉播鏡頭上觀察,這似乎只是一記再普通不過的輸送,只有在慢鏡頭的特寫下,球迷才會察覺到力度適宜、角度又足以穿透努諾·門德斯和貝拉爾多之間細微的夾縫,其中暗含的難度幾何。
嘗試過人、射門與射正數都冠絕全場,對抗成功率過半,帕爾默基本宣告了自己的滿血回歸;世俱杯金球獎、決賽MVP,隊內射手王,外加兩座沉甸甸的冠軍,用這樣的成績單繼承10號,看起來也相當夠格。
不加掩飾地,他在賽后又一次為自己和球隊鳴不平。“賽前所有人都在看低我們,以這種姿態奪冠更棒”,可被問起今晚閃耀全場的原因,他卻并未大書特書,“教練的戰術設置給了我很多自由度,我只是進球回報他罷了”。
這讓外網社媒上走紅的,贊賞他是“北美炎夏里的不倒冰山”的詞條,仿佛失去了意義。畢竟,他又已經“冷酷”到了對這種吹捧免疫的狀態。
文/薛珺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