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吳昊宇發自西甲總部
今年7月,西甲聯盟和中國足協聯合舉辦了旨在促進中國基層足球發展的聯合培訓項目的第一階段培訓。本次培訓期間,共有39名學員在昆明接受了理論培訓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強化課程,學員包括了來自中超聯賽、中甲聯賽、女超聯賽和女甲聯賽頂級職業俱樂部的青訓主管,以及來自中國足協旗下各地方協會、全國重點足球發展城市的基層足球青訓主管。
西甲聯盟技術團隊的兩位青訓專家索爾·巴斯克斯和大衛·加西亞從西班牙來到昆明,為學員們進行了第一階段培訓。他們擁有歐足聯最高級別的職業執照,并擁有豐富的國內和國際青訓經驗。本次培訓結束后,筆者受西甲聯盟邀請,來到西甲總部對索爾·巴斯克斯進行了專訪。2016年索爾曾來到中國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工作,他在專訪中聊到了中國足球青訓多年以來的變化,以及在他看來當前中國足球青訓最需要去提高的方面。
體壇:你好索爾,這一次你跟隨西甲聯盟的項目來到昆明助力中國足球青訓,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次在中國做的工作?
索爾:這一次在昆明,我們將培訓課程分成兩部分,先是給中超俱樂部的青訓主管安排了一堂培訓課,隨后安排了另外一堂針對基層工作人員的課程。第一堂課的學員有14人,第二堂有25人。
我們重點關注方法論和結構性問題,向學員們解釋西班牙足球的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如何基于西班牙足球的基本構造開展工作,比如說我們如何在西甲聯盟內部制定統一的方法論,并涵蓋到所有西甲俱樂部。我們展示了自2015年啟動全新的西甲聯盟以來,一路的發展歷程:如何去確定聯賽模式,建立球員數據系統,怎樣發掘球員等等。我們與昆明足協的球隊合作,嘗試在實踐中展示所有的理論過程。這8天的效果是非常完美的。
體壇:你怎樣評價本次參加培訓的中國足球青訓人員?這次參加培訓的人員主要對哪些領域最感興趣?
索爾:說實話,中國青訓主管的理論水平很高,這讓我們感到很驚訝,他們接受過大量的技術培訓,也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技術相關的內容。我們的內容是開放性的,而學員們總是會向我們詢問更多信息。
學員們對于三個主題最感興趣,首先是西班牙足球的基本結構,以及我們如何去發展。無論球員年齡和級別如何,每個人都能在西班牙足球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這讓他們非常感興趣。其次是球員的培養過程,也就是我們從球員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培養他們到進入成年隊的過程,我們會將這一過程分成三部分:啟蒙階段、發展階段和比賽階段,或者可以稱為預備精英階段。我們向他們解釋,我們會根據不同年齡段,有針對性地去培養球員的技戰術水平。
最后是我們在課堂上開展了一些研討會,這些研討會是學員之間的實踐練習,我們也希望讓他們大概去實踐一些主題,比如說領導力和溝通方式,以及如何現場糾正問題,這些在實踐中都有所體現。我認為上述三點是本次培訓過程中最重要的,整個培訓過程中,大家都在積極踴躍參與。
體壇:你曾經在2016年前往中國進行青少年足球相關的培訓工作,能否聊一聊當時的經歷?
索爾:是的,我曾經兩次來到中國進行青少年足球培訓,一次是2016年,另一次是2018年,那兩次我在北京市的兩所學校教授足球課程,一所在密云,另一所在延慶,在八達嶺長城附近。
這兩段經歷對于我個人而言是很棒的,讓我得以成長,并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最重要的是結交到了很多朋友,我們至今還有聯系。至于工作部分,一開始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挑戰,因為所處的環境和西班牙足球完全不同,而且這個項目更側重于校園體育,在訓練流程、內容和最重要的設施安排方面,我們得到了中方很多的支持。
如果說有什么挑戰,那就是比賽密度和西班牙很不同。在西班牙,一個12歲的孩子每周末都會參加一場比賽,但2016年在北京,我們的比賽時間很不固定,也不是每周都會有比賽,有時候會有一個10天的賽事,每天都有比賽安排,有時候三個月內只有2場比賽,我覺得這是當下仍然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就此事和足協進行了溝通,他們在嘗試改變現狀。正如他們打的比方,我們需要每天吃3頓飯,不可能一天吃10頓,然后接下來幾天都不吃飯,這一點是我完全同意的。
體壇:確實是這樣的,那么比起當年,你認為現在的中國足球青訓層面有哪些提升呢?
索爾:首先在于擁有更加完善的賽事體系,和歐洲的青少年足球賽事越來越接近。當然,我不能直接將2025年在昆明的經歷和2016年那一次做對比,因為兩者的背景完全不同,一個側重校園體育,另一個側重中超俱樂部青訓和足協,屬于職業領域。但我可以發現,中國足球多年以來投入一直都很大,政府始終在投資足球,這一點從我們工作時的設施就可以看出來,基礎設施非常新,教練員的知識儲備也很好。很多教練員都是球員出身,他們也一直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我認為目前中國足球青訓面臨的下一個挑戰是發掘更多有天賦的球員,并從小加以培養,這是我們和青訓主管以及很多教練員探討過的事情之一。中國各地都有天賦很高的小球員,足球在年輕人中的參與度也不斷提高,每年都有很多年輕人踢球。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應該讓更多有天賦的球員被發掘出來,并以更合適的方式培養。
體壇:中國小球員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他們最需要改變的是什么?
索爾:這一次在昆明期間,我們接觸了來自中超各俱樂部的不同級別青訓隊伍,無論哪支球隊的年輕球員都斗志昂揚,有很強的出戰欲望,他們的技術水平也不差,有能力去做動作,也可以在很小的空間內完成相當高水準的復雜技術動作,這算得上是高標準了。
但中國球員在比賽中的決策、對于比賽的理解以及團隊配合這些層面,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通常是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因為他們踢的比賽比較少,單靠訓練是遠遠不夠的。但過去十年來,中國年輕球員們的訓練方式已經有了很大改變,我親身經歷了這些變化,所以有更大的感觸。
體壇:你覺得在中國工作期間最困難的部分是什么?比如語言和溝通上的差異?
索爾:2016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時,語言確實是很大的障礙,當時校方給我配了兩位翻譯,其中一位了解足球,但英語不太好,另一位英語很好,但不怎么懂足球,也不了解足球術語。所以開始時,語言溝通確實是一項比較大的問題,但在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后,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當時遇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提出的想法可能和中方教練組習慣的想法很不同,說實話,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來改變一些微小的事情,比如管理球隊的方式,訓練的方式,參與分組對抗的球員人數等一些小細節。雖然一開始確實存在一些分歧,但我們最終基本都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在很多細節上保持一致。
而這一次我們的昆明之行中所接觸的都是來自各個中超俱樂部的青訓專業人士,還有很多來自各地足協的人員,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基本都已經在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接受過培訓,也觀摩過世界其他地方的訓練。在理論課程期間,我們有一位很棒的翻譯,信息傳達得很清晰,但我仍然希望能夠在實踐訓練過程中更深入一些,因為我們覺得實踐更能體現出課堂上所講的內容。
體壇:在你看來,目前中國足球青訓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索爾:首先就是剛才我一直在提到的,就是青訓期間比賽的密集度需要改變,就像那個比喻說的,不能一天吃十頓飯然后幾天不吃飯,而是需要每天吃三頓飯。我們已經和中超聯賽的管理層以及足協都談論過這個問題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有天賦很高的球員,但中國、印尼、巴西、美國等不同地區的年輕球員的區別就在于,把年齡相仿的幾位年輕球員放在一起,比如他們都是14歲,可能他們的天賦在伯仲之間,但踢比賽的數量,以及參加重大賽事的經驗就能夠將他們區分開來。
一名12歲的球員在西班牙的正常賽季中會出戰大概52場正式比賽,但在中國可能只有3輪錦標賽,而且中間隔的時間很長。當球員到了14歲時,實際上沒有這么強的競爭力,因為你踢的比賽太少。
其次,這一次我們在昆明接觸到的中超俱樂部管理層都很有能力,而他們也向我們反映了教練員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這樣持續培訓教練員的過程對他們是非常有利的。增加比賽密度、尋找更多年輕人才、培養更多有經驗的教練員,我認為這些是中國足球青訓層面最需要去提高的。
體壇:你認為中國年輕球員是否應該多走出來,到西班牙或者歐洲其他國家的俱樂部青訓深造?
索爾:當然,我鼓勵每名年輕球員都能離開舒適區,到國外去積累經驗,這始終都是積極的。但我也相信,一旦中國能夠改變青訓聯賽體系,并能夠與歐洲接軌,中國就能擁有更多天才球員被發掘,不必再到其他地方尋找優質球員。關鍵在于,這需要時間,即使青訓賽事體系在一年、兩年或者三年內發生變化,也需要等待五年、六年甚至七年才能看到結果。
體壇:最近中國小將鄺兆鐳加盟到了萊里達競技俱樂部,也有不少中國小球員在西班牙乃至全歐洲的青訓營效力,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索爾:我的建議就是多踢比賽,踢球的時候專心投入,不踢球時也要多關注那些和自己位置相同的球員,不斷向他們學習并進步。
我鼓勵所有中國年輕球員都能夠出來踢球,在馬德里和很多其他西班牙自治區都有中國或者華裔小球員在深造,這也是一個過程,一旦他們成熟到可以達到成年球員的水平,他們就會躋身到最優秀的球員之列。中國當然也可以從這里找到很多優秀的球員,并讓他們為國字號球隊效力,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