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凱 39歲 跳水運動員
全運會成績: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冠軍
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金牌、男子單人3米板銅牌
倫敦奧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金牌、男子單人3米板銀牌
里約奧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銅牌
現在的工作:進行青少年體育培訓推廣
“拿全國冠軍比拿世界冠軍還難!”這句話不僅適用于中國乒乓球隊,也同樣適用于中國跳水隊。成就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跳水大滿貫的秦凱也這么認為:“奧運會是為國征戰的使命感更強,但要說比賽競技角度的壓迫感,我覺得沒有什么比賽能強過全運會了。”
在秦凱看來,無論奧運會還是世錦賽,真正能夠和中國隊競爭的對手就那么幾個,其他參賽選手對中國選手是很難構成威脅的,但在全運會的賽場,能夠進到決賽圈,誰都有奪冠的實力:“因為水平真的都差不多,而且你心里特別知道對方跳好了有多好,所以這種競爭壓力來自其他七個同樣優秀的對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
所以即便參加過三屆奧運會、五屆世錦賽、和數不清多少站的世界大獎賽,如今回想起來,讓秦凱覺得職業生涯最難的一次比賽還是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
彼時,秦凱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搭檔羅玉通聯手摘得男子雙人3米板桂冠,成為了中國跳水歷史上首位在該項目中和不同搭檔實現衛冕的選手,所以看起來,一年后的遼寧,他和隊友張森在全運會賽場的衛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意外卻發生了。
距離全運會開幕僅剩三周的時候,好強的秦凱在一次尋常的訓練中,想著給自己上點量,于是蹲杠鈴時加了比平時更重的重量,結果因為超過了負荷,力氣一下子沒撐住,杠鈴從手中滑落,雖然杠鈴滾了出去沒有砸到腳,但他的手指硬生生給掰斷了。
那一瞬間,秦凱根本顧不上疼,腦子里第一個反應是:“這下全運會該怎么辦?”傷筋動骨一百天,全運會只剩下二十天了,秦凱再著急,也只能靜養,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登上賽場。
直到開賽前來了賽區,秦凱才開始慢慢恢復身體能力,是稍微可以進行一些陸上訓練了,再到賽前適應場地訓練中,秦凱這幾周以來第一次站上跳板,但動作根本沒法完成,他對教練說:“不是因為疼,再疼我都可以忍,而是手指現在用不上一點力氣,沒辦法完成動作入水。”
無論是陜西隊的教練、隊友,還是其他隊伍的隊員、工作人員,大家把這一切都看眼里,都覺得秦凱這種狀況肯定沒法登場了,都替這位衛冕冠軍感到遺憾和惋惜。但秦凱還是決定帶傷出戰:“我都來到這兒了,就必須跳完五輪,不管跳得怎么樣成績怎么樣,我只要跳完,我就是自己心中的冠軍。”
憑借著驚人的毅力,中指打著護具,秦凱站在了渾南體育訓練基地的跳水游泳館中。然而禍不單行,搭檔張森在賽前一天又拉傷了腿,難兄難弟苦笑著互相鼓勵著對方:“不管了,咱們就盡全力跳吧!”
每一跳結束后,跳水運動員都會沖洗一下身體,從而控制體溫、減輕疲勞,但在沖澡后慣常擰毛巾擦身體的動作對這時候的秦凱來說都異常困難,他只能翹起打著護具的中指,輕輕地擰兩下,或者讓張森來幫忙。
而這都只是小問題。帶著骨折的手指比賽,對秦凱來說,不方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入水時受到的沖擊也是能忍受的,但空中抱腿卻是一大問題,原本需要使勁的中指根本碰不到腿,他只能咬著牙用另外的手指抱腿,盡力控制住翻騰的離心力。
然而比賽就是這般具有戲劇性,最后一跳前,廣東隊的何沖/何超一路領先,眼看冠軍到手,但是他們出現了重大失誤,秦凱/張森完美入水,后來者居上,最終在眾人和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實前,蟬聯了這塊雙人3米板金牌。
秦凱說,這就是上場的意義:“我們是衛冕冠軍,站在場上,就會給對手威懾力,對方在心理上就會有所波動,而我帶著這樣的傷上場,毫無壓力,我心理上是有優勢的是輕松的,我們就能放松地比,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最后一跳結束后,在場的其他隊伍教練、隊員都給秦凱豎起了大拇指。
2016年里約奧運會,秦凱雖然未能完成男子雙人3米板史無前例的奧運三連冠,但在摯愛的賽場對何姿求婚這一幕感動眾人。已經三十歲的秦凱原本也想看看能不能還參加在天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運會,但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秦凱也就此慢慢淡出了賽場。
待到第十四屆全運會終于到了自己家鄉舉行,秦凱很激動:“從我第一次參加全運會到陜西全運會,已經是七屆了啊。”不過秦凱也已經有點記不清第一次參加全運會的情景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陜西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跳水館,從小練體操的秦凱被教練張挺選中,前往北京開始了跳水借訓的生活。練了沒幾年,秦凱就第一次代表陜西參加了第八屆上海全運會的預選賽,待到正式比賽前,因為發燒,秦凱錯失了第一次真正站到全運會的賽場上。
四年后再參加第九屆全運會時,秦凱已經進入國家隊,并且已經是世青賽冠軍了。但那時候的中國跳水隊高手云集,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熊倪、田亮、胡佳這些名將的身上,不過秦凱跟著田亮幫助陜西拿到了男子團體第三名,聽見別人叫自己“跳水小天才”,站在領獎臺上不過15歲的秦凱,心里美滋滋的。
2005年在南京舉行的第十屆全運會,秦凱開始有了清晰的回憶,因為已經在國際上拿到過跳水大獎賽冠軍的他,開始有能力去競爭全運會桂冠了。
雖然那時候秦凱已經開始專攻跳板,但為了全運會,他重回跳臺,新學了一個207B的難度動作,希望能夠和田亮在男子雙人十米臺為陜西摘金,但是比賽中最后一跳失誤,二人并未取得前三的名次,這個曾經被稱為“跳水小天才”的少年依舊無法得意于全運賽場。
不過再一個四年,待到2009年在山東舉行的第十一屆全運會上,秦凱在已經在北京奧運會榮耀奪冠,所以無論在雙人3米板還是單人3米板,他都是全運會奪冠大熱門,最終他也不負眾望,和張森聯手奪得男子雙人三米板金牌,自己也收獲了男子單人三米板銀牌。
再然后,便是備戰第十二屆全運會的時候,被看作最有希望站上冠軍領獎臺的人選卻因為意外受傷差點無緣比賽,又因為咬牙的堅持在比賽中逆風翻盤,造就了帶傷蟬聯的輝煌成績。從1997年參加了第八屆全運會的預選賽,再到2013年帶著傷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蟬聯,秦凱的全運會跨度足足有二十年。
所以當他先是以第一棒火炬手的身份在西安著名的永寧門跑下儀式臺正式開啟了第十四屆陜西全運會火炬傳遞時、當他再以第三棒火炬手的身份在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交接著第十四屆陜西全運會開幕式火炬時,這個土生土長的西安漢子無比驕傲。
“真的非常激動,我練跳水的時候陜西還沒有跳水館,到陜西能夠舉行全國最重量級的綜合體育省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說我也是和家鄉一起成長一起經歷,我能夠成為其中一個代表傳遞火炬,真的很自豪。”
而在秦凱離開賽場后的2017年和2021年這兩屆全運會上,陜西跳水也都有金牌入賬,談及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秦凱也充滿期待:“楊昊在巴黎奧運會拿到了男子雙人十米臺冠軍,我近期也有關注到他,有時候也會去跳水館看看,他現在正在積極恢復和訓練,我覺得他是有奪冠的實力和機會的,希望他和其他隊員能夠在十五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延續陜西跳水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