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抓常、抓細、抓長”六個字是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核心密碼。融入日常、抓在細微、著眼長遠,既為作風建設常態化指明方向,也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起點上,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深刻領悟“抓常、抓細、抓長”的內涵與要義,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和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筑牢作風建設的堅固堤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有力的作風保障。
“抓常”是基礎。作風建設,重在經常,必須常常抓。要破除“一陣風”思維,避免“雨過地皮濕”,讓好作風成為好習慣。要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將“常抓不懈”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和各項業務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常態化的理論洗禮,擺脫“松口氣、歇歇腳”的懈怠心態,讓“抓常”成為刻在骨子里的政治自覺。要扎牢“抓常”的制度鐵籠,通過清單化管理、常態化督查、長效化問責,讓制度長牙、讓紀律帶電,以釘釘子精神將作風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使優良作風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
“抓細”是關鍵。作風建設,重在細節,必須環環抓。“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作風問題往往體現在一些細微之處,看似不起眼,卻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必須從細節入手,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要把“抓細”的要求嵌入制度、堵上漏洞,讓黨員干部行有標尺、做有規范,從細微處鏟除作風問題滋生的土壤。要對細微苗頭及時預警,以“小題大做”的態度抓早抓小,讓作風建設在細查嚴管中落地生根。只有在制度設計、日常監督等各個環節都下足“繡花功夫”,才能確保作風建設不留死角,讓群眾在每一次辦事、每一次溝通中,都能真切感受到黨員干部的熱情與溫度。
“抓長”是保障。作風建設,重在持久,必須反復抓。作風建設既需要“當下改”的力度,更需要“長久立”的智慧。要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整合紀檢監察、審計監督、群眾監督等多方力量,通過量化指標、動態跟蹤、定期評估,把“一時嚴”轉化為“長期治”,編織起一張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網”。要及時完善制度體系,針對新型腐敗、隱形變異等新問題,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作風問題精準預警、及時處置,以科技賦能作風建設,同時完善一系列作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以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格局。要深化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清風正氣,營造崇廉尚潔的良好氛圍。通過常態化警示教育、榜樣示范引領、家風家訓建設,將“抓長”理念融入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管理,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深入人心,確保作風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成在平常。
文/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