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溥
首輪掛了之后,阿萊格里當然承受極大的壓力,一個夏訓后,顯然他還未與球員充分勾兌,而大量前朝球員對自己是否會被轉出也心存疑慮,夏訓后身體也未進入狀態,踢起來無精打采,場面緩慢遲鈍,毫無興奮點。
次輪拿下萊切,雖則場面與首輪大同小異,好歹阿萊格里舒緩了一下。對于目前球員能力他是不滿的,因而提出了中鋒要求,其中一個重點人物,便是弗拉霍維奇。
其實,乍一看,米蘭萊切這一場,仿佛就是尤文萊切,阿萊格里根本沒有離開,這場無論什么角度,都太像過去三年的尤文了?!坝任摹睂θR切也無優勢,悶了大半天,好像束手無策,只得依賴某個時段阿萊格里來個“戰術”,或者對手忽然腦充血自己瘋癱送禮,這才搞定。
而且經常出現這種情形:好容易辛苦進球,球員衣服也脫了,全隊羅漢也疊了,但......先別忙!即使進了你也先別忙激動,至少得等上幾分鐘,畢竟落聽也分分鐘成了詐胡,宣泄半天一盆冷水,只有徹底鐵板釘釘,棺材埋下去不會再翻土了,才算阿彌陀佛,把球放進袋里供人瞻仰。
所以無論哪個角度,這都像阿萊格里捂著嘴對基耶利尼說的:這不是一支隊。
但是,弗拉霍維奇就是解藥么?
個人能力,弗拉霍維奇可以算意甲頂流,除了本賽季和剛加盟尤文的半季,實打實三年,每年進球上雙,算是穩定的輸出點。別忘了,阿萊格里臨走時最后摸的意大利杯,就是弗拉霍維奇肉搏戰一錘定音。
但是,弗拉霍維奇優點很多,年輕當打,身體好,典型的支點,但缺點也很大,最嚴重的就是心理素質差,狀態極其波動,動輒連場球荒,敵對球迷一攻擊,對手一撩,他就上頭了。
其實以他的身價,應該是期望每年20球的,而他僅僅上雙,勉強及格,投入成本太大。而且,弗拉霍維奇關鍵戰、大戰、惡戰的進球,嚴重偏少,大場面不是那種可以指望的人物。
大家都在緊縮,米蘭不可能吃下他那個毒瘤合同,這樣一個輸出和能力都只算及格的球員,拉過來又能對米蘭起到什么提升?唯一的好處,就是阿萊格里覺得“我用得熟”。
米蘭當今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不是技戰術,球員能力不行,而是和前三年的尤文一樣,球隊變動太頻,球員缺乏向心力,缺乏真心愿意長久為這支球隊效忠的球員,更何況貝盧斯科尼時代的輝煌已經很久遠了,不可能要求現在這撥進出頻繁的球員了解并承繼這樣的文化傳統。
過去幾年,皮奧利從無到有,捏合出了萊昂、特奧等核心的小集體,這樣的小集體本該是球隊賴以發展的支柱,但是皮奧利一走,效忠也就不復存在。
要培養一個具備更衣室威望、個人也愿意長久效忠的小集體,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本土化,加速培養本土球員,因為本土比外援效忠意愿顯然長久得多。阿萊格里在幾近崩盤的尤文幾年茍住,畢竟他手下還有基耶利尼、博努奇一期老臣,還有新加入的洛卡特利,當球隊因場外因素動蕩時,這些人是可以信賴的。
縱觀米蘭前2輪,陣容中只有一個算不上核心的本土球員——加比亞,本土勢力太少,是不太容易捏合起來的,畢竟球隊成型,第一步是看人和,沒有向心力,所有的“技戰術”都是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