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湘超正在沸騰,但它的魅力,早已超越了一場場90分鐘的比賽,而是構建了一個充滿煙火氣、人情味和戲劇性的“江湖”。
在這個江湖里,有最純粹的“熱愛”
對家鄉的愛—— 98場比賽,串聯起一場場“足球巡禮”。14城齊齊共舞,因足球而流動、對話、碰撞。
城市聯賽,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四面八方的人們聚在一起,在這個能肆意吶喊的公共空間,表達對家鄉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對足球的愛—— “湘超”第二輪比賽門票一經開售便“秒光”,兩輪比賽現場觀賽人數已達28.7萬多人,再次證明了“金牌球市”的含金量。
這份熱愛,它沉淀在夜宵攤的酒杯碰撞聲里,銘刻在兒時用瓶罐當足球的巷戰中,更回蕩在每一個為我們主隊嘶聲吶喊的瞬間。
在這個江湖里,有最火辣直率的“氣息”
從十三充電寶大戰長沙,到深圳湖南人請戰湘超;從郴州隊大喊“我家有礦”的土豪式挑釁,到長沙門將數草皮的孤獨;從“米粉德比”到“輸了的,炒菜不準放辣椒”,觀賽,不再是緊張的勝負博弈,而是成為全民玩梗、互動狂歡的日常。
還有,各地“書信CP”的“文斗”。長沙振臂高呼《致各市州書》,株洲秒回《致長沙書》,郴州跟評《致沙哥》;張家界、永州的相互致信,連結一場南北對話;郴州、常德用兩封情真意切的賽后“情書”續寫情誼……這不是懷舊,而是一種創新的公共對話,以足球為媒,以“公開信”為體,城市在對抗中滋長出情感共鳴。
或許,這才是“湘超”最動人的部分——不是城市在辦比賽,而是人民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城市;足球也不再是孤立賽事,而是城市文化輸出的載體。
在這個江湖里,有最獨特的“存在”
在湘超的江湖里,每個門派(賽區)都有自己獨門的“武功”和“暗號”。益陽可能有他們的“擂茶助威團”,長沙有他們的“口號震天響”。而永州,就用這張獨一無二的“掛票”,宣告了自己在江湖中的存在感和鮮明個性。
從云監工“最野球場”,到《湘超永州主場“樹上掛票”使用指南》,以及新出爐的“磚票”。這張“票”,帶著一種湖南人特有的霸蠻和樂觀,一下子就把湘超這個“江湖”的草根性、狂熱感和那種略帶“野性”的生命力給點活了。
永州是懂得玩梗的,也是聽勸的。體育場提質改造,讓“野生球場”變成專業賽場;志愿者,保障后勤供給不缺位,本地企業也積極行動,捐助球衣、訓練器材等等。這一頓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操作,絲滑順暢。
沿著“以賽謀城”的發展邏輯,我們同時也見證著,這一場場賽事,塑造著一個個湖湘城市的骨骼,將城市的形象、精神、文化對外傳播。
在這個江湖里,讓你重新認識湖南
說起湖南,人們的腦中或許會浮現出“娛樂之都”、辣椒、偉人故里、洞庭湖、南岳衡山,這些是湖南的“靜態”名片,而湘超展示了一個充滿活力、拼搏、現代感和凝聚力的湖南。
湘超一開賽,整個湖南文旅都“卷”起來了?!案娉ヂ眯小保蔀闀r下大熱的出游方式。14個市州“體育+文旅+消費”的超級聯動,將城市核心文化元素與特色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圍繞賽事熱點精心設計經典旅游產品,讓“票根經濟”撬動起“鏈式消費”。
“看一場球,游一座城”,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湖南發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讓球迷說走就走。想象一下:一個長沙球迷,周末開車去衡陽看球,順道打卡南岳里的古風古韻、吃一碗魚粉;一個湘潭球迷,去湘西觀賽,住一晚民宿,順路去德夯苗寨逛一逛;一個婁底球迷,追著賽程來到張家界,朋友圈曬出“奇峰秀水”。
追著賽程,錦繡瀟湘,自然而然趁著比賽的東風入腦入心。
當體育賽事與文旅活動高度緊密聯系時,人流動了,資源流動了,消費也就活了,體育成長為“體育+”,從而實現最大的經濟效應與文化價值。
所以,湘超的江湖有什么?
有球員的每一次拼搏,有球迷的每一次吶喊,有管理者的每一次抉擇,有城市治理的每一次提升......大家在賽場上你追我趕,又在資源共享、文化交流上相互成就,從不同維度豐富和充盈湖南文旅體產業的內涵,激蕩起三湘大地昂揚奮發的精、氣、神,一起“笑看江湖”。
來源:指點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