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門頭溝報道 2025年第12屆“中信杯”女子圍甲聯賽首次在北京門頭溝區舉行,比賽地位居依山傍水、空谷幽蘭的忠良書院,清脆入耳的落子聲首次回蕩于靜謐長廊,這也是女子圍甲時隔十年后回歸京華。只是,這次回歸不是復制重復,而是經過深沉與升華。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十年前,女子圍甲聯賽在清華園開幕,自此開啟了女子圍甲與主題的融合,踐行大江南北山山水水的歷程。十年來,十個主題,25個省市自治區,超過50處舉辦地,一如一位少年,從風華正茂到雙鬢微霜,雙眼間已有了歲月滄桑的深邃與淡定。
女子圍甲十年持續深耕,猶如為中國女棋手們創造了廣廈千萬間,從此不再是顛沛流離的“寒士”。中國女子圍棋也因此迎來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厚勢,從80后到90后,再到00后甚至10后,各個年齡層次的棋手資源無不整齊豐富,過去單打獨斗、捉襟見肘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如今能與韓日頂尖女棋手相抗衡的國內女棋手已呈鋒面型優勢。於之瑩、陸敏全、周泓余、唐嘉雯、吳依銘、李思璇這些等級分靠前的女棋手已聚變為中國棋界的“團隊力量”。
與十年前相比,中國女子圍棋發生了裂變式的變化,00后已經成為參賽主體,報名參賽的40名棋手中,00后已有22人之多。她們中年齡最小的謝佳言初段僅有13歲。此前,周泓余七段、徐海哲四段首次參加女子圍甲聯賽時也僅為13歲。
但還有一些棋手在堅守,十年未變。她們中有芮乃偉九段、於之瑩八段、王晨星五段、陳一鳴五段、唐奕五段、張子涵四段,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她們依然活躍賽場,牢牢守著被00后沖擊得七零八落的防線。一俟機遇來臨,她們的反擊便是一如既往地強大有力,她們至今仍是隊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世事如棋局局新,世界總是在變與不變之間前行,不變是為了守正,變則是為了創新。女子圍甲聯賽十年前在清華大學開幕時,宣布開賽的是時任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常振明。十年過去,女子圍甲聯賽回歸京城,在門頭溝完成一次“輪回”。常振明依然出現在女子圍甲賽場,退休后的他甚至還上場,參加公益指導棋,以1對6,指導當地的孩子們。
還在2024年女子圍甲安徽蚌埠站,當地報名參加公益指導棋的孩子超出預期,常振明看到職業棋手人數不足,遂主動“救場”,與孩子們對弈,局后還給孩子們復盤講解。
孩子們可能還不知道,給他們復盤講解的老棋手當年曾是響當當的全國第三,1979年新體育杯圍棋賽,常振明獲得第三,前兩名分別是聶衛平、陳祖德,而常振明在第三名爭奪戰中戰勝的對手是今天的中國圍棋協會名譽主席王汝南。
有人說,最佩服常董,下棋下到全國第三;讀書讀到中、英、日三種語言自由切換;做企業做到中信集團董事長。無論哪個領域,都是難以企及的頂流。如今,他又回歸于一個棋手身份,只是不為爭勝,只為推廣圍棋發揮一份余熱。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韶華雖不為少年留,但十年來,常振明也好,芮乃偉、於之瑩也好,歸來卻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