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距離上一次NBA中國賽已經過去了6年,當時的詭異、混亂和欲蓋彌彰猶在眼前,特別是當布魯克林籃網兩次均為參賽球隊時,你的記憶總是更容易被勾起。但時間總是可以磨平一切,這次也不例外。
當曾凡博代表籃網隊登上中國賽舞臺時,我來到澳門已經超過了24小時,這些時間讓我確信,曾凡博上了幾分鐘、多少項數據掛“0”、籃網教練和球員是不是真的跟中國球迷過不去,并沒有那么重要。這是一場華麗的、盛大的狂歡,澳門威尼斯人模仿藍天的樓層天花、澳門倫敦人門前巨大的籃球裝置、過街天橋上醒目的海報宣傳,一切都刺激、鼓動著你,拉你加入一場仿佛永遠不會落幕的派對。
以一場NBA比賽的規格來說,2025年NBA中國賽太超模了,那感覺就像你第一次看到文班亞馬打球。我有幸現場感受過今年的舊金山NBA全明星賽,無論是城市的氛圍,還是比賽環節的設置,都難以和這次中國賽相比。我確信這并不是因為中國賽的媒體室設在一個宴會廳里,那個房間的面積和旁邊提供的自助餐食讓你真的認為自己在參加宴會。
從澳門一下飛機,你就能看到一排排的NBA中國賽廣告屏。登上往返各大賭場和度假村的穿梭巴士,座椅靠背的廣告位也換上了中國賽的海報。走在威尼斯人、倫敦人或者巴黎人的商場里,時不時就會偶遇NBA球星或名宿——聽說不止一位非球迷打聽布克是誰,因為他的私服穿搭真的很帥。我在倫敦人里啃Shake Shack漢堡的時候,看到詹姆斯·瓊斯慢慢悠悠地從一旁“晃悠”了過去,而他甚至沒有遭到圍觀,可能是因為在聯盟辦公室任職的他西裝革履,不像出來閑逛的球員那么容易辨認。
當然,各種NBA相關的活動或陳列就更多了。球迷們可以在NBA House進行各種體驗,運氣好會遇到球員到場;商場的走廊里時不時就有NBA的小展覽,供游人打卡拍照;還有一些商鋪搞起了和NBA聯名的活動,比如你可以買到包裝袋上印有籃網隊LOGO的蛋撻。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幾大商場內每隔不足50米就會出現一位手持NBA中國賽宣傳牌的引導員,他們熱心地回答你各種各樣的問題,哪怕跟NBA無關也沒有關系。如果換做別的地方,我會認為這是游戲設置了過多的NPC,但在澳門的商場里,這種安排剛剛好,因為你真的可能每50米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另外,最簡單粗暴體現這次中國賽規格的,肯定是“報嘉賓名”。成龍、馬云、梁朝偉、劉嘉玲、貝克漢姆、姚明、奧尼爾、卡特、韋德、加內特、蒂姆·哈達威、馬布里、林書豪、里奇蒙德、馬里昂、劉憲華、姜濤...這完全是不需要網紅KOL來湊數的排場。
總而言之,只要你這幾天在澳門游覽,就不可能不知道這里在搞一個很盛大的籃球活動。我猜這就是NBA希望達到的效果,他們想用最大的音量喊出:“中國,我們回來了!”結合他們當初離開時的狀態,以及過去幾年發生的一切,這種聲音似乎是必要的。
NBA是一門全球化生意,而中國的泛籃球迷數量早在上次NBA中國賽時就達到了5億。在楊瀚森被開拓者選中后,他們的商業運營總裁漢金斯曾感慨:“我們今年7月夏聯的時候社媒排名是第一,這是我之前從來沒見過的,很顯然這其中很大部分是來自于瀚森帶來的觀眾?!彼阅悴翹BA希不希望觸達更多的中國球迷,擁有更多個“楊瀚森”?
重要的是,中國籃球也需要和NBA進行合作。在首場中國賽之前的上午,中國籃球協會主席郭振明與NBA主席亞當·蕭華坐在一起握手簽字,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簡單來說,中國男女籃球員未來會有更多機會接受NBA/WNBA體系的訓練,和NBA/WNBA的隊伍交手,中國的裁判員和教練員也能學習NBA的先進經驗。這些顯然有助于加快中國籃球發展腳步,而蕭華對這次協議簽署的評價是:“我認為這是NBA和中國籃協合作以來最重要的一份公告?!?/p>
目睹和見證了這一切后,坐在設置于威尼斯人綜藝館“天上”的媒體席,你會為曾凡博的出場時間有限、表現不佳感到可惜,但絕對達不到憤慨的程度。我們都希望中國球員閃耀,希望NBA舞臺能多一張華人面孔,但這件事放在NBA中國賽時隔6年歸來的大背景下,并不怎么顯眼。因為你隱約能感覺到,一個更加龐大的齒輪已經開始緩緩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