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謝銳貴陽報道 2025年“陽明杯-北極熊”中日韓圍棋精英邀請賽再次實行加秒制。何為加秒制,就是從對局的第一手棋開始,每下一著棋,增加30秒。為了給對局者們足夠的思考時間,每人還有1小時40分鐘的保留時間。
加秒制借鑒于國際象棋比賽,2024年首屆南洋杯世界圍棋大師賽初次嘗試加秒制,改變了棋界延續多年的讀秒制。不過,當時的加秒時間短,每手棋加15秒。因為這個原因,那些慣于長考的棋手有些不太適應,首輪比賽樸廷桓九段、王元均九段、周泓余七段三人超時負。一旦保留用時耗盡,每著棋必須在15秒之內出手,這對于習慣每手棋1分鐘讀秒的職業棋手來說,壓力陡然增加甚多。
為什么要實行加秒制?原因也簡單:讓比賽時間可控。因為每個人的用時都“包干到戶”,你下得快,時間自然就多;你下得慢,就會超時。事實上也是,無論是南洋杯,還是此次“陽明杯-北極熊”中日韓圍棋精英賽,全部對局在下午5點左右結束,無論是快槍手,還是長考派,無一例外就卡著時間終結比賽。
但在讀秒制中,比賽何時結束卻是未知數,這對于電視直播來說簡直就是災難。2023年第五屆MLily夢百合杯預選賽首輪比賽,有一盤棋從中午12:30一直下到晚7點35分結束,共下了7個多小時。兩位棋手王子昂四段和楊皓哲初段在1分鐘一步的讀秒聲中硬是堅持了3個多小時。
讀秒制源于日本,在保留用時耗盡后,還有一個緩沖時間,棋手每手棋在1分鐘內落子即可。但是,其最大弊端在于,一盤棋幾乎可以無限地下下去,名為1分鐘讀秒,但只要卡在58、59秒時落子,那一盤棋下到晚12點都有可能。這種無視時間成本的做法,顯然已不合時宜,與時代格格不入。
加秒制化解了“無限延長用時”的難題,將“大鍋飯”改為“包產單干”。此次比賽改良了南洋杯每手棋加15秒的做法,再增加15秒。裁判長段榮七段說,30秒一步從容多了,類似CCTV杯電視快棋賽、阿含桐山杯這些比賽,都是30秒一步,棋手們早已適應。現在還是要求每手棋30秒內落子,下得稍微快一些的話,還能不斷給自己增加“存款”。
首輪比賽丁浩九段對韓國李志賢九段,到了后半盤決勝時刻,眼看用時吃緊,丁浩一通打將,一下子“賺”了5、6分鐘的時間,之后就從容多了。
所以,段榮七段說,加秒制其實能讓棋手提高對局質量。原因是,在需要大量用時的勝負處,他們可以通過打將或者快速定型的方式,賺取寶貴用時,從而用到決勝處。而讀秒制,雖然能在讀到58、59時落子,但最多也只能賺到1分鐘,且一直處于讀秒的緊張高壓之下。
這次比賽再未出現超時負,范廷鈺九段說,八強戰他與樸廷桓九段打劫對殺那么復雜,但兩人的時間都很寬裕,沒有超時之憂。與15秒一步相比,30秒一步很合適,可以根據需要規劃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