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謝銳同里報道 段位是圍棋的一個道統標識,從業余初段到職業九段,極具行業特色。一度有等級分取代段位一說,但這是毀基刨根之舉,按照圍棋術語來說就是大昏著,極不可取。
升段賽被稱作是體制內三大賽之一,另兩項分別為團體賽和個人賽,團體賽改為圍甲聯賽,個人賽也于2024年進行了改革,增設獎金,向頭銜戰靠攏。唯有段位賽,棋手參賽掙不到一分錢,看似不符職業棋手參賽的根本宗旨。既是以棋為生的職業,比賽就該有獎金,這也是職業棋手的題中之義。
然而,沒有獎金的升段賽還是吸引了近200名職業棋手參賽,創歷屆段位賽的新高。甚至于明知沒有升段希望的老七段、八段亦來參賽,比如夏晨琨八段、嚴歡七段,還有蔣其潤八段、薛冠華八段,也知道此次升段沒戲,但仍然前來參賽。
升段賽前后持續十天,每天在賽場看到最動人的一幕發生在終局前。總有兩三盤棋堅持到很晚,雙方都已進入最后一次1分鐘讀秒,以他們的實力,勝負可能早已了然于胸,但他們還是一直在讀秒中堅持。就像第七輪,李欣宸五段與田沐沐五段下到晚6點多結束時,裁判過來手機拍照數子,李欣宸輕輕的說了句“(黑棋)1目半。”其實早已點清目數。
堅持下完,一來是職業習慣,二來還是對這種雙方棋力相當對弈的熱愛。從業余初段到職業高段,一路風雨交織,甘苦自知,沒有熱愛支撐,斷然走不到今天。
段位的設計深諳人性本質,每位踏入職業棋手生涯的無不爭強好勝,性格韌勁十足,否則早在學棋階段就已被篩選出局。當然也有個別特例,一如黑嘉嘉七段,她天賦異稟,智商過人,但要說執著堅強不服輸,她也許還沒“定段”。反過來說,倘若她有芮乃偉九段的一半韌勁,其成就至少不輸崔精、於之瑩。
以圍棋為職業,那升段這關斷然無法逾越,就像一路翻山越嶺,征服名山五岳一樣,每次段位的推進也是自我價值得以實現、肯定的過程。一如陳祖德老師“超越自我”,自我本來居于靜態,但通過對弈勝負,與人過招,才認識自我,開發自我,豐富自我,進而強大自我,這也是一種超越。
溫起二段還是個12歲的孩子,2025年7月定段,此次升段賽7勝1負,奪得初段組冠軍,升為二段。小小個頭的他喜歡穿一條花褲子,在賽場鉆來鉆去,頗為顯眼。若在上學,他還是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但有幸選擇職業圍棋這條賽道,他將會用不斷創造的紀錄,證明自己,超越自己。
賽場上也有一勝難求的,輸多了,精神氣都輸沒了。但職業的世界是一次馬拉松,有早慧就有晚成,年過而立的黨毅飛九段、李軒豪九段都能逆襲,十歲出頭的孩子又有什么好著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