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世預賽歐洲區末輪,英格蘭客場2比0戰勝阿爾巴尼亞,以全勝且一球未失的成績結束本屆世預賽征程。凱恩在本場比賽梅開二度,不過賽后很多英媒卻在聚焦貝林厄姆。此役第84分鐘,貝林厄姆被換下,離場之前,貝林厄姆情緒明顯不悅,表達出十分不滿的態度。

《每日郵報》記者克雷格·霍普在專欄撰文,對貝林厄姆提出批評:
作為傲慢無禮的代言人,貝林厄姆對圖赫爾將他換下的抗議,正是他“招牌式”的憤怒表現。別管“還能是誰?”的問題了,這位是“為什么是我?”的典型。
圖赫爾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貝林厄姆剛領到一張黃牌,如果在最后6分鐘里再吃一張黃牌,他就會被停賽,無緣世界杯首戰。這是圖赫爾的理性管理,他早就提醒過球員們要當心這種停賽陷阱。
然而貝林厄姆并不認同。他雙臂高舉,雙眼緊盯主帥,明確表達了自己對看到摩根·羅杰斯在場邊準備上場的不滿。英格蘭剛剛為凱恩的第二個進球而慶祝,貝林厄姆本該沉浸在團隊的喜悅中,而不是沉迷于受委屈的情緒中。他的不滿,其實早在凱恩進球前幾秒就已經開始,并在進球后仍然持續。
這就是為什么,早在今年6月,圖赫爾就曾稱貝林厄姆在場上的行為“令人厭惡”。因此圖赫爾試圖通過將這位皇馬球星排除在上一次集訓名單之外,來傳遞一個訊息。顯然,貝林厄姆沒聽進去。
挑戰主帥權威,貝林厄姆在這次考驗中徹底失敗。這次考驗就是:要當一個好隊友。貝林厄姆的自私行為向羅杰斯傳遞了什么信息?后者正集中注意力聽圖赫爾的指示。他的行為又向凱恩傳遞了什么信息?凱恩剛剛將國家隊進球數提升到78個,本應成為賽后焦點人物。這些行為都在傳遞一個訊息:這永遠都是關于“我”,而不是“你”,更不是“我們”。
別忘了,這還是一場勝局已定的無關緊要的預選賽最后幾分鐘。天知道,如果圖赫爾是在世界杯半決賽或決賽中為了球隊利益換下他,他會做出什么舉動?
賽后圖赫爾表現得情緒平穩,但顯然內心仍有不滿。他一直努力營造一個團結一心的團隊氛圍,“我看到他不高興,但我的話依然有效——我們講究的是標準,是彼此之間的承諾和尊重。所以就算有人在場邊揮舞雙臂,我們也不會因此改變決定。我不想把這件事說得太嚴重,但我堅持我的話,行為是關鍵,應該對即將登場隊友保有尊重。決定一旦做出,作為球員,你就要接受。”這一切不禁讓人懷疑,貝林厄姆是否真的適合被圖赫爾帶到北美。

貝林厄姆的表現有一些亮點,他在本方禁區內完成了一次關鍵的、救險式的鏟球,還有一次帶球推進和傳球險些助攻鮑恩破門,以及一次巧妙的傳球讓埃澤接近破門。
但他也有一些其他舉動,圖赫爾不希望在英格蘭隊中看到這樣的舉動。比如,當隊友表現不佳時,他表現出不耐煩。當薩卡選擇射門而不是傳給當時無人盯防的他時,他用手指著腳下,質問薩卡為什么不傳球。
撇開戰術上的問題,比賽前10分鐘貝林厄姆的一次無球沖突,也應引起圖赫爾的擔憂。圖赫爾之前警告過球員避免吃牌,貝林厄姆用雙手推開阿爾巴尼亞球員,即便動作不大,也是不必要且冒險的舉動。
這是貝林厄姆對對方球員小動作的回應,但用雙手推對方胸部,無疑是在找麻煩。雖然更像是輕輕一推,而且當時球不在附近,但這正是圖赫爾希望球員避免的那類小沖突。圖赫爾沒想到,不到兩個小時后,他會陷入另一場與貝林厄姆有關的麻煩當中。
文/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