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賽季,凱爾特人的內線陣容變化很大,波爾津吉斯、霍福德、科內特相繼離隊,而上賽季的頭號籃板手塔圖姆,又因去年五月的跟腱傷勢歸期未定。
籃板保護成了明擺著的軟肋,綠軍上下心知肚明,尤其是在新人融入、老將調整新角色的磨合階段。
球隊曾下定決心,要通過其他方式彌補籃板短板——比如靠積極的拼搶制造對手失誤,或者把節奏提起來。可惜開局的答卷并不好看:前八場球,凱爾特人在籃板上被對手壓制,而球隊同期3勝5負的慘淡開局,恐怕也不是巧合。
最狼狽的一戰,是11月3日主場輸給實力平平的爵士。那場比賽,凱爾特人讓對手搶了15個前場籃板,總籃板數整整輸了19個。
“我們不可能總是聯盟前五,”當晚主帥馬祖拉坦言,“但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那時節,凱爾特人只能搶下對手打鐵后63.6%的籃板,排在NBA第29位;整體籃板率47.5%位列第26。更扎心的是,他們場均要讓對手靠二次進攻拿下18.6分,排在全聯盟第27。局面之慘淡,可見一斑。

不過,也正是從那時起,情況悄悄起了變化。
過去七場比賽,凱爾特人的防守籃板率升至70%,排在聯盟第11;總籃板率52.6%升到第6;對手的二次進攻得分也被壓到了場均15.3分,位列第13。這波賽程中,他們順勢拿下5勝2負。
如今縱觀整個賽季,凱爾特人的籃板率已升至聯盟第16,和上賽季第11名的差距并不大。
周四訓練后,有記者問后衛德里克·懷特:開季至今球隊進步最大的是哪一環?他想都沒想就回答:“我覺得是籃板。當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相比開季時那種四面漏風的感覺,現在好多了。所以我選這個。”
目前場均籃板領跑全隊(8.1個)的中鋒奎塔說,真正的轉變是從看錄像開始的。教練組把問題一幀幀擺在臺面上,全隊才慢慢摸清了對手沖搶籃板的套路。“拼籃板說到底,就是看誰更拼命、誰先發力,”奎塔說,“你得先卡住自己的人,再用兩只手牢牢收下籃板。我們現在全隊都在有意識地共同拼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他也提到,球員們逐漸意識到:一兩個回合的松懈看似無關緊要,但要是好幾個人同時掉鏈子,問題就瞬間放大了。“每個人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想著怎么做得更好,”奎塔說,“現在大家已經擰成一股繩了。”